【對此次北伐,趙光義寄予了厚望,也細細思量了作戰的方案。】 【對於先前的高梁河一戰失敗,他認為有自己孤軍深入的原因,因此此次北伐設定了三路大軍:東路以曹彬為主帥,米信為副,率領宋軍主力兩軍同行,出雄州(河北雄縣),以緩慢行軍的戰術,張大聲勢,向遼南京進發,以牽制遼軍主力; 中路以田重進為統帥,出飛狐口(河北淶源); 西路以潘美為主帥,楊業為副,出雁門關(山西代縣北),攻取關外諸州,再與中路軍會合。 然後揮師東進,從北面與東路軍夾攻南京(幽州)。】 【簡單來說,就是聲東擊西,讓曹彬率領大軍當靶子,在太行山以東、燕山及軍都山以南地區吸引遼軍;而田重進和潘美趁機奪取太行山北端、軍都山迤北地區。最後中路西路與東路對幽州展開鉗形攻勢。】 趙光義的設想 唐朝,貞觀三年。 早就有人拿來了地圖,雖然宋朝有些地名與此時已經不同,但依舊能夠對照。 李世民微微皺眉:“雖是吸取上次孤軍深入的教訓,兵分三路,但這三路軍之間的距離未免有些過遠,若有突發情況,難以及時有效配合。” 李孝恭看了看東路軍隊和中路西路兩軍的行進路線,道:“相較中西二路,東路大軍路線過短,若想達成會和,恐怕要等待不短時間,易生變故。而且,他們的糧道情況如何也是問題。” 這些都是問題,東路大軍顯然只能緩慢行進、甚至原地等待,而一旦時間拖長,遼軍必然有所反應,或襲擾或截斷糧道,宋軍內部也可能生出反對和爭功之聲……這就要看主帥的水平了。 “況且,朕覺得,這計劃看似周全,但完全是宋朝單方面的一廂情願,看起來他們對遼朝的具體情況並不十分清楚。也不知道他們是否有對遼朝進行認真的情報調查。” 宋朝,開寶元年。 趙匡胤倒是對趙光義此次的選人還算滿意:“曹彬清廉謹慎、識慮深遠,朕最信任的就是他。潘美知兵善戰,也是大好人選。” 【三月,三路宋軍已出關,向遼朝開拔。】 【開始的戰局十分順利,中路軍攻佔了靈丘(山西靈丘)、蔚州(山西蔚縣)。西路軍更是連克寰(山西朔縣東北)、朔(山西朔縣)、雲(山西大同)、應(山西應縣)等州。東路軍攻佔了岐溝關(河北淶水東)、涿州等地。】 【但遼軍此時也已經有所反應,鎮守幽州的正是耶律休哥,他沒有與宋軍正面交鋒,而是不斷派出輕騎繞到宋軍後方,截斷糧道。】 【訊息傳回遼朝,蕭綽很快做出了部署。三月初七,蕭綽親帶韓德讓和耶律隆緒宣佈親征,與耶律休哥協同作戰。三月十九,蕭綽命耶律休哥抵禦東路宋軍曹彬一路,又命耶律斜軫抵禦西路宋軍潘美楊業一路。四月初一,蕭綽與耶律隆緒屯駐於幽州北郊。】 【此時,耶律休哥的斷糧大法取得了成效,曹彬攻佔涿州十多天後,發現糧草即將消耗殆盡,於是撤出涿州、退到雄州來補充糧草。】 【趙光義本來就對曹彬行軍速度太快心生疑慮,按他的想法,走之前他就囑咐了曹彬“持重緩行”,怎麼著也不會打這麼快。現在一聽到曹彬因糧草退守雄州,頓時大驚失色:“哪有敵人在前,還退兵補充糧草的?”】 【於是就指揮曹彬停止後退,讓他帶兵往白溝河和米信的軍隊會合,養精蓄銳,等潘美他們打過來一同夾擊幽州。】 明朝,洪武年。 湯和等將領之前也研究過宋朝這場大型北伐的失利,也有自己的一番心得。 此時,湯和就開口道:“曹彬帶兵走得太靠前了,涿州附近又沒有其他軍隊與他相互支援,必然被遼朝針對,以至於糧草斷絕。”他左右看了看,見朱元璋並無異色,也沒有人反駁,又道:“但暫時退回雄州倒也不是完全不可取,若能及時補充糧草、在涿州一線合理佈局,未必不可以成功。” “宋太宗非要搞什麼……對,遠端微操,對局面可不是一件好事。”傅友德也開口,又小心翼翼地看了朱元璋一眼,畢竟他接下來的話可不一定讓萬歲開心,“曹彬也是,太聽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