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2部分

。”

他們這代電視人屬於開荒的一代,吃苦耐勞。

如今國產電視劇進入到了興盛時期,他們退休了,沒趕上好時候,也可以說他們經歷了最美好的時光。

現在雖然製作條件好了,資金充足了,不過同時爛片也多了。

沒有錢的時候,無論劇組的工作人員還是演員都會精心準備,浪費不起。

一個劇本打磨無數遍,精益求精,不需要現場改動,演員沒日沒夜的排練,就為了在實拍時有最佳的狀態。

那時的演員就是在拼,互相較勁,偷懶的、準備不好的演員會被人瞧不起。

如今時代不同了。

從“艱苦樸素”到“一切向錢看”,市場經濟改變了人們的價值觀,在這種大環境下,大家的心態自然發生了變化。

從前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馮曉剛走上臺,回顧了自己在藝術中心的生活。

他在藝術中心完成了職業生涯的蛻變,從一名普通的美工師走上了導演之路。

“我要感謝老領導對我的信任,把執導《京城人在紐約》的重任交給了一個新手導演,那是我獨立執導的第一部戲,那麼大的投資,我當時就想絕不能辜負領導對我的信任,要是拍砸了,我就呆在美國不回來了。”馮曉剛玩笑道。

在林子軒的極力推薦下,馮曉剛成了《京城人在紐約》的導演。

李虹是藝術中心的領導,給予了很大的支援,那是第一部在國外取景的國產電視劇,讓馮曉剛一躍成為著名的電視劇導演。

“可以說,沒有在藝術中心的成長,就沒有我現在的成績。”馮曉剛感觸道。

接下來,葛尤、張國粒和趙寶鋼等人紛紛上臺發言。

從藝術中心走出去的明星大腕們,以他們的成就最高,成了國內影視行業的領軍人物,分量極重。

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藝術中心才有了過去的輝煌。

林子軒沒有上臺,他和李虹的關係不適合在臺上發言,這個歡送會的主題主要是讚頌李虹的業績。

有人說的露骨一點,有人含蓄一點,大致意思相同。

林子軒要是上去吹捧一番,就有點肉麻了,他和慕姍姍在臺下安心的做觀眾。

即便如此,大家也不會忽視他的存在,誰都知道藝術中心早期的輝煌和他有著直接的關係,他是不可或缺的人物。

李虹最大的成就或許就是發掘了林子軒。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李虹有任人唯親的嫌疑。

不過這種事背後說說就行了,現在李虹退休了,林子軒也成了影視圈的重量級人物,這就成了一段佳話。

歡送會的尾聲,李虹做了總結。

對於這個自己一手打造的企業,她有感情,有不捨,藝術中心在她手裡壯大,同時也存在著隱患。

藝術中心這幾年在影視劇方面創新不足,製作水準下降,在同行裡位於中流。

早年的衝勁已經消磨殆盡,保守和僵化的思想嚴重,這是體制的弊端,和民營企業的活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別看今天禮堂內這麼熱鬧,那是大家給她面子。

一旦她退了休,林子軒和趙寶鋼等人和藝術中心的情分就淡了,藝術中心以後的路該怎麼走,她沒有把握。

站在臺上,望著禮堂內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李虹不由得一陣恍惚。

她的時代結束了。

在回去的路上,林子軒開車,李虹和慕姍姍坐在後面,看得出李虹的情緒不太好,這叫做離退休綜合症。

尤其是身處領導崗位,剛退休總覺得好多事情放不下,不放心。

其實這個世界離了誰都照樣運轉,只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