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隨著一年四季的變換,或者開花結果,或者春醒冬眠,不同的時令,有不同的生態。瞭解一些時令的來由,對於順應天時保養身體是很有益處的。
時令的冷暖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仔細體會一下一天時間裡的溫度變化,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四季產生的原因。清晨,朝陽明麗,曬在身上卻很溫和。到了正午,太陽還是那個太陽,地球依然走在相同的軌道上,與太陽的距離並沒有變化,但驕陽似火,灼熱難耐。傍晚,夕陽西下,陽光又變得溫和起來。這是因為,早、晚陽光是斜射地球,正午是直射地球,相同的地球表面積裡,直射的光線密度比斜射的要大,得到的熱量自然也比斜射的要多,正午太陽直射就成了一天裡最熱的時間。地球與太陽之間有一個傾斜角度,正是這個斜角,使得陽光對地球有直射與斜射的區別,由此產生了冬天和夏天的溫差。不同的溫度、溼度、光照,會給生物不同的影響,保養身體要像有經驗的老農那樣,把握最好的時節,應時而動,才能獲得最好的收成。
一年裡有多少個“四季”?
太陽照射角度的變化形成了地球上的溫差,形成了四季不同的生態。一年有四季,春夏與秋冬,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識,一年還能有多少個四季呢?一年確實只有四季,但四季的劃分卻有幾種不同的標準。就像曆法有太陽標準的陽曆、月亮標準的陰曆,四季有天文四季和氣候四季的不同。具體地說,天文四季法以太陽在黃道上的視覺位置為依據,但不同的國家規定四季的起點會有所不同。西方以黃經0度(春分點)為春季的起點,每過90度為下一個季節的開始。這樣的四季劃分,使季節與氣候對應,春暖、夏熱、秋爽、冬寒的四季特點比較分明。我國則規定立春(黃經315度)為春季的起點,也是每過90度為下一個季節的開始。這種四季法,早春很寒冷,秋初氣溫還很高,“倒春寒”、“秋老虎”應運而生。但是,這種四季法非常適應農耕的需要,並且有物候印證季節的合理性。“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的《春雪》將早春的到來描寫得淋漓盡致。
此外還有一種氣候四季法,以年平均氣溫為劃分標準。這種方法規定:候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22℃的時期為夏季,小於或等於10℃的時期為冬季,介於10~22℃之間的為春季或秋季。這裡出現的“候”也是時令名稱,5天為1候,一年共72候。顯而易見,氣候四季法,各地四季出現的時間和長短都會不一樣。以北京為例,按照氣候四季法,北京春季為55天,夏季為103天,秋季為50天,冬季為157天。這種四季法對傳統種植業最有意義。分析一個地區的氣溫四季,能決定選擇什麼合適的經濟作物。高溫季節長,適合耐熱的植物;低溫季節長,選擇耐寒的植物。人也一樣,根據氣候四季,結合自己體質的寒熱虛實,可以指導把握衣食住行的冷暖養護。如果知道各地的氣候季節,有經濟基礎或者親友分佈很廣的人可以像候鳥一樣擇地而居,尤其是容易犯季節病的老年人,在自身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夏避暑熱,冬避寒涼,可以有效降低發病率,提升生活質量。細細思量,不論寒熱,與人體溫度相差太多,人體需要調整機能來適應外界的溫差,就會引起體能消耗。暑熱是以出汗的方式排洩體熱,同時丟失了鹽分。嚴寒是以不斷把體能變成體溫抵禦寒冷,這個過程也會消耗掉體內的鹽分。可見時令養生不是簡單的什麼季節吃什麼,而應根據人所處的客觀環境及其對身體的影響,採取針對性的調理措施。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地有二十四節氣
千百年來人類一直關注太陽,知道它什麼時候勤奮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