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3章 波斯之劍:納迪爾沙——亞洲最後的偉大征服者

在整個波斯領域中稱得上一呼百應。薩非皇族的威信仍然存在,赤裸裸地直接奪權不僅會遭遇強烈的反抗,還會招致輿論的譴責。因此,納迪爾認為,應該透過一場對外征服戰爭來提升自己在國內的影響力。

在當時的波斯四周,奧斯曼帝國對波斯的攻擊尤為猛烈。奧斯曼帝國長期覬覦波斯的高加索地區和美索不達米亞,不斷髮動侵襲。納迪爾決定發動對奧斯曼帝國的反擊戰爭,目標是高加索地區與美索不達米亞。1730年,納迪爾開始了他的對外征服之旅。

納迪爾首先將目光投向了高加索地區。他率軍北上,穿越崎嶇的山脈,迅速攻佔了多個重要城市和要塞。納迪爾的軍隊紀律嚴明,戰鬥力強,加上先進的火器和戰術,使他們在戰場上屢屢獲勝。在高加索地區取得初步勝利後,納迪爾又轉向了美索不達米亞。

四、大破奧斯曼

1730年春夏兩季,納迪爾率兵攻擊由奧斯曼帝國統治的西波斯地區,並將其納入波斯版圖。然而,第二年的情況發生了變化。納迪爾安排沙赫塔赫馬斯普御駕親征,再次對奧斯曼帝國展開進攻。然而,塔赫馬斯普的軍事才能遠不及納迪爾,他的部隊被奧斯曼帝國擊敗,剛剛爭取到的西波斯地區又重新落入奧斯曼帝國的手中。

面對這一不利局面,納迪爾意識到塔赫馬斯普已經無法勝任沙赫的職位。1732年,納迪爾果斷廢黜了塔赫馬斯普,立其6個月大的兒子阿巴斯為波斯沙阿,作為自己的傀儡,而自己則實際行使沙阿的權力。這一舉措不僅鞏固了納迪爾的權力,也為他接下來的軍事行動掃清了障礙。

1733年初,納迪爾親率三十餘萬大軍圍攻巴格達。這場圍城戰從二月一直持續到七月,城內軍士死者六萬餘人,民眾死者無數,而波斯圍城軍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正當攻堅戰進入白熱化階段時,奧斯曼帝國的託珀·奧斯曼帕夏親率8萬軍隊前來救援。託珀的目的是直接將波斯大軍全殲在巴格達城下,這一戰術頗有後來抗戰時國軍名將薛嶽“磁鐵戰”的風格。納迪爾匆忙之際率七萬人迎戰於薩馬拉,結果失利,被殲3萬多人,輜重盡失,本人也差點喪命。為了避免全軍覆沒,納迪爾不得不放棄對巴格達的包圍。

然而,納迪爾並未因此氣餒。1733年10月,他再次與奧斯曼軍交戰,在阿格達班戰役中,納迪爾以八萬人擊潰了奧斯曼十萬大軍,對方包括主將託珀·奧斯曼在內陣亡二萬餘人。這場勝利不僅報了薩馬拉之戰的仇,也極大地提振了波斯軍隊計程車氣。

1734年,納迪爾將兵鋒指向了高加索。當年11月,他率軍圍攻佔賈城堡,一連圍攻了7個月。奧斯曼帝國得知佔賈被圍攻的訊息後,派遣了步騎8萬人的大軍前來救援。納迪爾率軍星夜迎擊,1735年6月19日,巴格哈瓦德之戰爆發。此時納迪爾的5.8萬名士兵中只有人在場,但納迪爾沉著應戰,趁敵軍不備發動奇襲,大敗敵軍,斬首五萬餘級。奧斯曼軍的阿爾巴尼亞籍指揮官科普魯·阿卜杜拉帕夏陣亡。此後,納迪爾在高加索的軍事行動再無大礙,佔賈與第比利斯等高加索城鎮望風而降。

在外交領域,納迪爾同樣取得了顯著成就。1735年,波斯與俄羅斯帝國簽訂了佔賈協議,兩國達成了共同對抗奧斯曼帝國的戰略同盟。根據協議,俄羅斯帝國奉還了1723年被彼得大帝奪取的波斯領土。這一協議的簽訂等於是給奧斯曼帝國套上了一條鐵鏈,使其在高加索地區的勢力大為削弱。對奧斯曼帝國軍事行動的巨大成就使得納迪爾的聲望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此時的納迪爾已經可以說是波斯的司馬昭。

五、奪權建國

前沙赫塔赫馬斯普和他的父親一樣是個喜歡和平的人,他一直要求納迪爾將軍隊撤回伊斯法罕,好讓這個久經戰火的國家得到安定。作為回應納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