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成為塔赫馬斯普的軍隊。納迪爾接受了叔叔的建議,向塔赫馬斯普表達了忠誠,並得到了塔赫馬斯普的原諒。納迪爾的叔叔熱烈歡迎納迪爾和少數同伴進入凱拉特城。
然而,納迪爾並沒有忘記叔叔對自己的猜忌和疏遠。到達凱拉特城後的第二天晚上,納迪爾下令殺死了所有叔叔的哨兵,幷包圍了叔叔的軍隊。他親自進入叔叔的房間,殺死了叔叔。這一舉動不僅消除了潛在的威脅,也為納迪爾贏得了更多的支援和資源。
納迪爾深知,要想獲得塔赫馬斯普的信任和好感,最好的方法就是贏得一場對阿富汗人的戰爭。阿富汗人已經佔領波斯五年,塔赫馬斯普急需一場勝利來振奮士氣。納迪爾選擇了尼查布林城作為目標,這是一個被阿富汗人統治的要塞,約有3000兵力駐守。
納迪爾清楚地知道,他的部隊不擅長長時間的圍城戰。因此,他採取了誘敵深入的策略。他引誘了大約600名敵軍出城,並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將他們全部消滅。憤怒的守城將領帶領所有部隊追殺納迪爾的部隊。納迪爾和他的部隊迅速撤退到山裡,在一處狹窄的山口設下埋伏。當敵軍進入狹窄的山口時,納迪爾的部隊從四面八方發起攻擊,輕鬆地將敵軍全部殲滅。
納迪爾返回尼查布林城,宣佈該城屬於塔赫馬斯普沙赫所有。他對城中的百姓非常友好,贏得了民心。大約1000人自願加入了納迪爾的軍隊。這次勝利不僅增強了納迪爾的軍事實力,也贏得了塔赫馬斯普的信任。塔赫馬斯普深信納迪爾所做的一切,包括殺死自己的叔叔,都是為了自己的統治。他不僅原諒了納迪爾,也原諒了先前背叛自己投奔納迪爾的將軍。
不久後,納迪爾密謀除掉法提赫·阿里將軍。他告訴塔赫馬斯普,法提赫正在秘密謀反。塔赫馬斯普輕易地相信了納迪爾,但表示自己曾向法提赫發過誓,永遠不會殺他。據傳,納迪爾說:“吾素不重誓。”隨後,他殺死了法提赫,並將他的頭挑在槍尖上展示給士兵們看。這一舉動進一步鞏固了納迪爾的地位,他被塔赫馬斯普授予了汗(Khan)的稱號。
三、成名之路
1728年至1729年間,納迪爾繼續不斷地打擊阿富汗侵略者,從一個省到另一個省。他與阿富汗人展開了大小數場戰役,幾乎無一敗績。在海拉特一帶,納迪爾先是於卡富爾·誇葉赫一戰中擊敗了阿富汗人的部落。接著,他在達姆甘城外與阿富汗著名酋長亞什拉夫交戰。在這場戰鬥中,納迪爾展示了他先進的軍事理念和戰術。他利用仿歐式軍制編練的新式戰法,以及引自歐洲的先進火器,成功以2.5萬人的兵力擊潰了兩倍於己的敵軍,斬首1.2萬人。這場勝利不僅顯示了納迪爾的軍事才能,還極大地提升了波斯軍隊計程車氣。
初嘗敗績的亞什拉夫不甘心失敗,試圖在科瓦爾山谷對納迪爾的波斯軍設伏攻擊。然而,納迪爾早已識破了他的計謀,提前做好了準備。最終,亞什拉夫的伏擊計劃失敗,納迪爾的軍隊再次取得了勝利。1729年11月,納迪爾率三萬兵力攻至伊斯法罕城外,亞什拉夫率軍出城迎戰。結果,亞什拉夫第三次被納迪爾打得一敗塗地,被斬殺了七八千人。四天後,納迪爾成功奪回了伊斯法罕,並屠殺了留在城中的數千阿富汗人。伊斯法罕的阿富汗統治者馬哈茂德在殺死了已退位的沙阿侯塞因和皇室成員之後逃往設拉子。
到1730年,納迪爾繼續追擊阿富汗人,最終在設拉子驅逐了阿富汗統治者亞什拉夫。在此之前,亞什拉夫已經敗在納迪爾手中三次。最終,一個俾路支人部落殺死了逃亡途中的亞什拉夫。這樣一來,抵抗阿富汗人的任務就此告一段落。納迪爾實際上已經控制了波斯的朝政。
在這種情況下,納迪爾的野心開始顯露出來。然而,他非常清楚,以自己當前的影響力,仍然不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