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尊氏下賜御教書,指定巖松經家和新田義貞為兩大將。新田義貞的舉兵不僅僅是出於個人意願,還有足利尊氏的勸誘。新田義貞之所以能夠迅速集結大軍,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足利尊氏對武士的號召力。足利尊氏的聲望和影響力,不僅幫助他成功推翻了鎌倉幕府,也為他日後建立室町幕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足利尊氏佔據京都後,立即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鞏固自己的統治。他派遣細川和氏兄弟東下,收拾北條氏滅亡後的混亂局面,同時控制鎌倉。這一舉措不僅有效地穩定了關東地區的局勢,還進一步增強了足利尊氏的權威。然而,足利尊氏的舉兵也導致了庶長子竹若的犧牲。竹若得知父親的舉兵後,與叔父密嚴院別當覺遍、加子基氏之子等人秘密上洛,但在途中的駿河國被幕府使者發現,遭到殺害。
五、建武新政
光嚴天皇在鎌倉幕府滅亡時被廢。元弘三年(1333年)六月五日,後醍醐天皇歸還京都,標誌著建武新政的開始。足利尊氏在同日被允許內升殿並擔任鎮守府將軍,十二日敘任從四位下左兵衛督,其弟足利直義也成為左馬頭。八月五日,足利尊氏升敘從三位兼武藏守,並得到天皇下賜偏諱,將“高”字改為“尊”字。當時,作為對打倒幕府有功的將士的賞賜,足利尊氏與足利直義分別得到了三十所、十五所的所領、所職。建武元年(1334年)正月初五日,足利尊氏敘正三位。九月十四日,拜為參議。
後醍醐天皇在建武新政之初,恢復了記錄所審議重要政務,設立了恩賞方和雜訴決斷所,分別處理賞賜問題和所領訴訟。這些機關的職員,除了在雜訴決斷所半數左右為武士之外,大部分是公家。在記錄所和恩賞方的武士只有楠木正成、名和長年等少數幾人。儘管足利尊氏被賜予極高的官位,但他並沒有處於政治中樞。相當於統轄武士和警備皇宮的武士所頭人的地位被給予了新田義貞的一族。足利氏方面,僅有被官高師直、上杉憲房擔任雜訴決斷所的職員。
新政府在地方並設國司與守護,由對打倒幕府有功績的公家和武士擔任。足利尊氏成為武藏的國司守護兼上總的守護。北畠顯家與足利尊氏被任命為武藏守的同日成為陸奧守,十月奉義良親王(後村上天皇)陸奧下向,相當於奧羽兩國的行政,負責牽制足利尊氏在關東的勢力,與足利尊氏方對抗。十一月,足利直義也受到相模守的任命,十二月,奉成義親王下向鎌倉,成功將關東十國置於管轄之下,於是足利氏在關東的地位越發鞏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後醍醐天皇在推行建武新政時出現諸多失誤。在賞賜方面,他未能滿足武士們的期望,導致武士對新政越來越失望。希望復興武家政治的武士越來越多,而足利尊氏成為了這些武士的希望寄託所在。在這種形勢下,公家與武家之間產生了激烈的對抗。足利尊氏與對足利尊氏抱有警戒心的護良親王的對立表面化。護良親王策劃襲擊足利尊氏,但因足利尊氏用強大的兵力守衛自身,護良親王的計劃未能成功。
建武元年(1334年)十月,足利尊氏對後醍醐天皇施加強大壓力,迫使後醍醐天皇向足利尊氏屈服,下令捉拿護良親王。
六、反叛朝廷
建武二年(1335年)七月,北條高時的遺子北條時行在關東舉兵,對建武新政不滿的近國武士們迅速聚集,形成了極大的勢力。北條時行帶領大軍迫近鎌倉,足利直義迎擊,但戰敗,之後他殺死了幽閉中的護良親王,並奉成良親王西走。足利尊氏接報後,向朝廷請求讓自己東下討伐北條時行,並要求擔任徵夷大將軍,管領東國,但未得到敕許。結果,成良親王被任命為徵夷大將軍,足利尊氏僅被任命為徵東將軍。足利尊氏在沒有得到朝廷准許的情況下,於八月二日離京,在三河國與足利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