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經歷
道光十五年(1835),年僅十九歲的何桂清以優異的成績中了進士,位列第二甲第四十九名,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成就。他被點為翰林院庶吉士,這意味著他進入了清廷的核心培養體系,為日後在官場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次年,即道光十六年(1836),何桂清透過了翰林院的散館考試,被授予翰林院編修的職務。這個職位通常只授予那些學問淵博、文采斐然的人,何桂清能夠獲得這樣的職位,表明他在學術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
此後,何桂清的官職不斷晉升。道光二十二年(1842),他先後擔任了司經局洗馬、右贊善、左贊善、日講起居注官等職位,併成為南書房行走。這些職務不僅要求他具備深厚的學問,還需要他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和溝通能力,因為這些職位往往需要與皇帝直接交流。
道光二十三年(1843),何桂清升任翰林院侍講,這是一個更為重要的學術職務,意味著他在學術界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隨後的幾年裡,他又接連擔任太僕寺少卿、光祿寺卿、太常寺卿等職,顯示了他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才能。
道光二十六年(1846),何桂清改任山東學政,這是他首次出任地方官職。作為學政,他負責監督山東地區的教育和文化事務,這對他的治理能力和領導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兩年後,他升任內閣學士,並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遷任兵部右侍郎。然而,由於丁憂(為父母守孝),他一度離職,待服滿後再補任原職。
進入咸豐年間,何桂清的仕途更加順暢。咸豐元年(1851),他先後擔任署理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併兼管錢法堂事務,同時仍是南書房行走。這些職務涉及國家的重要行政和財政管理,說明他在處理政務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咸豐二年(1852),何桂清署理經筵講官,負責向皇帝講解經典文獻,進一步鞏固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同年八月六日,他被任命為江蘇學政。在這個職位上,他不僅要管理教育事務,還要面對太平天國起義所帶來的軍事威脅。何桂清以江蘇學政的身份,大膽直言批評地方官員的軟弱,並提出了自己的軍事建議,這種敢於直言的精神得到了咸豐帝的讚賞。咸豐三年(1853),何桂清升任禮部左侍郎。
二、鎮壓太平天國
何桂清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的表現,是他仕途中最為人所稱道的一部分。咸豐四年(1854),他被任命為浙江巡撫,此時正值太平天國運動風起雲湧之際。太平軍攻陷江寧(今江蘇南京),整個東南地區為之震動。作為浙江巡撫,何桂清深知安徽徽州、寧國對於浙江的重要性,因為這兩地不僅是浙江的屏障,也是抵禦太平軍的關鍵地帶。
九月二十一日,何桂清升任浙江巡撫後,迅速採取行動。他駐兵黃池,扼守交通要道,並與浙江提督鄧紹良共同抵禦太平軍。在何桂清的指揮下,清軍成功擊退了太平軍的進攻,暫時穩住了局面。
咸豐五年(1855),何桂清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他命令道員徐榮進攻黟縣和石埭,但由於太平軍主力的到來,徽勇戰敗,徐榮也在戰鬥中犧牲。面對這一挫折,何桂清沒有氣餒,而是上書咸豐帝,提出安徽與浙江應當互相支援,共同抗擊太平軍。咸豐帝對此表示贊同,並下達上諭,要求地方官員不分割槽域共同剿滅叛軍。隨後,安徽巡撫移駐廬州,徽州和寧國暫時由何桂清管轄。
在此期間,何桂清指揮徽州知府石景芬和副將魁齡等收復徽州府城及休寧縣,並佈置防線以防太平軍再次入侵。同時,他還組織力量抵抗來自江西的太平軍,成功擊退了進攻,並收復了黟縣和石埭。為了加強地方力量,何桂清奏請增加道員人數,並安排石景芬擔任徽寧池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