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5章 清穆宗同治皇帝:短暫一生與未竟的改革

一、沖齡即位

咸豐十一年(1861年)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一年發生了影響深遠的辛酉政變。咸豐帝在熱河避暑山莊病逝後,留下了年僅六歲的兒子載淳即位,這標誌著一個幼主時代的開始。為了確保國家政局穩定,咸豐帝臨終前任命了以肅順為首的八位顧命大臣,以輔佐年幼的皇帝處理朝政。然而,這種權力分配並沒有得到所有宮廷成員的認可,尤其是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與東宮慈安太后(咸豐帝的皇后)共同成為皇太后的身份使她們擁有了與顧命大臣相抗衡的潛力。慈禧太后並不滿足於僅僅作為象徵性的皇太后,她渴望擁有更大的權力。於是,她秘密聯絡了在北京的恭親王奕欣,後者是咸豐帝的弟弟,擁有較高的威望和政治影響力。

奕欣在接到慈禧的召喚後,迅速採取行動,先是透過御史董元醇向朝廷提議讓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並請求恭親王輔政。這一建議遭到了顧命大臣們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這違背了清朝的傳統和規矩。然而,慈禧和慈安並未就此放棄,而是繼續堅持自己的立場,拒絕簽署反對垂簾聽政的詔書,導致政令無法下達。

與此同時,奕欣積極聯絡朝中其他重要人物,如大學士賈禎、周祖培,戶部尚書沈兆霖,刑部尚書趙光等人,獲得了他們的支援。此外,他還爭取到了握有兵權的僧格林沁和勝保的支援,這為即將發生的政變奠定了基礎。

當兩宮太后與幼帝載淳返回北京時,奕欣已經做好了準備。在兩宮太后的指示下,奕欣召集了王公大臣,迅速展開行動,將顧命大臣們逮捕並剝奪了他們的權力。隨後,肅順、載垣、端華等主要顧命大臣或被處決,或被迫自殺,或被流放,徹底失去了對朝廷的影響。

二、幼年天子

同治元年至四年間,是清穆宗載淳在慈禧太后的指導下,逐漸適應帝王職責的關鍵時期。此時,清廷內外交困,面對太平天國和捻軍等內部叛亂,以及列強的壓力,清政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同治元年(1862年),載淳雖然年幼,但在慈禧太后的垂簾聽政之下,依然積極參與了對太平軍的鎮壓。清廷命令曾國藩、左宗棠等人加強防禦,並派遣軍隊保護上海免受太平軍侵擾。隨著太平軍逼近上海,清政府得到了英法聯軍的支援,進一步穩固了上海的安全。

與此同時,捻軍的威脅也在持續。載淳下令僧格林沁加強南北駐防,以抵禦捻軍的進攻。隨著各地軍隊的勝利,清廷開始逐步恢復對 失 去 領土的控制。在此期間,清廷還提拔了一批將領,如鮑超和馮子材,以表彰他們在戰爭中的貢獻。

教育對於年幼的皇帝至關重要。因此,按照慈禧太后的指令,載淳開始在弘德殿接受教育,由多位學者如祁寯藻、翁心存等人教授。為了便於皇帝學習歷史上的治國經驗和方法,編纂了一本名為《治平寶鑑》的書籍。此外,還設立了京師同文館,旨在培養精通外語的人才,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國際關係。

到了同治二年(1863年),隨著戰事的發展,清軍在左宗棠的率領下收復了浙江的多個地區。同時,四川的太平軍也被擊潰。為了確保載淳的教育質量,慈禧太后特別指派了惠親王綿愉及其子奕詳、奕詢作為伴讀。帝師在教授過程中享有極高的禮遇,體現了清廷對於教育的重視。

同治三年(1864年)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因為這一年太平天國被徹底鎮壓。清廷對在平叛中有功的官員進行了封賞,彰顯了朝廷對於忠誠與功績的認可。

同治四年的教育依舊緊密有序地進行,載淳的課程涵蓋了多種技能,包括語言學習、文武雙全的訓練等。這反映出慈禧太后希望培養出一位既能治理國家又能應對各種挑戰的君主。

隨著同治四年(1865年)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