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8章 光緒帝:改革的希望與悲劇的宿命

一、入承大統

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冬天,對於清朝來說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季節。這一年,年輕的同治皇帝不幸病逝,享年僅十九歲,且未留下子嗣。這使得清王朝面臨著一個嚴重的繼承危機,因為同治帝是咸豐帝唯一的兒子,他的去世意味著咸豐一系的血脈中斷。

同治帝駕崩的訊息傳開後,一場關於皇位繼承人的討論迅速展開。慈禧太后,作為同治帝的母親,擁有極大的影響力。在她主持下,一場緊急會議在養心殿召開,與會者包括了同治帝的幾位親叔叔以及朝廷中的重要大臣們。在這次會議上,出現了幾種不同的意見,有的提出應該從遠支宗室中選擇一位繼承人,但是慈禧堅決反對這一提議,認為遠支的親緣關係不足以保證其對皇權的忠誠和支援。

最終,慈禧選擇了自己的外甥、醇親王奕譞的次子載湉作為新的皇位繼承人。這一決定不僅是因為血緣上的親近,更重要的是,慈禧希望透過這樣一個年幼的皇帝來繼續掌控朝政。當時只有四歲的載湉成為了清朝的新君主,即後來的光緒帝。

這一決定對醇親王奕譞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衝擊,他在聽到訊息後悲痛欲絕,甚至當場昏厥。然而,無論是出於對慈禧太后的敬畏還是對現實情況的無奈接受,奕譞最終接受了這一結果。

隨著光緒帝的登基,慈禧太后與慈安太后開始了共同垂簾聽政的時代。慈安太后居住在東六宮的鐘粹宮,被稱為“東太后”,而慈禧則居住在西六宮的長春宮,被稱為“西太后”。年輕的光緒帝則住在養心殿,開始了他的統治生涯。

醇王府因載湉的登基而成為了一處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後來被稱為南府。而奕譞本人也被賜予了新的王府,位於後海北沿,稱為北府。

二、少帝時期

光緒元年至光緒十二年間,是晚清歷史上重要的過渡期。這段時間見證了小皇帝載湉的成長,以及一系列國內外的重大事件,其中包括清軍收復新疆、中法戰爭等。

光緒元年(1875年),年僅四歲(實際年齡不足四歲)的載湉正式登基,由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共同垂簾聽政。載湉的即位標誌著清朝進入了新的統治階段,儘管他年紀尚幼,但象徵著皇權的延續。這一年,清廷內部經歷了人事調整,同時外部環境也在發生變化,如英國透過馬嘉理案強迫清政府簽訂了《煙臺條約》,進一步侵蝕了中國的主權。

隨著光緒帝逐漸長大,他的教育問題成為焦點。光緒二年(1876年),載湉開始在毓慶宮接受教育,由翁同龢和夏同善擔任老師。載湉勤奮好學,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讚賞。然而,他的成長過程中,親情與君臣之禮之間的衝突也逐漸顯現。

光緒三年至四年(1877-1878年),清廷在左宗棠的領導下成功收復了新疆,這是清朝對外擴張的一次重大勝利,鞏固了邊疆的安全。左宗棠也因此被封為二等侯,彰顯了他在軍事上的貢獻。

進入光緒五至七年(1879-1881年),國際形勢變得更為複雜。日本佔領琉球群島,將其更名為沖繩,並將琉球國王尚泰流放至東京,這是東亞地區權力結構變化的一個標誌。同時,清廷與俄國在伊犁問題上的交涉也十分緊張,最終派遣曾紀澤前往俄國重新談判條約。

到了光緒九年(1883年),法國入侵越南,中法戰爭爆發。清廷命令李鴻章回到北洋部署海防,加強了對法軍的防禦。戰爭期間,劉永福領導的黑旗軍在河內取得了勝利,展示了中國人民抵抗外來侵略的決心。

光緒十年至十一年(1884-1885年),中法戰爭持續進行,最終以法軍的撤退告終。這一時期,慈禧太后對朝廷進行了大規模的人事調整,如罷免了恭親王奕欣的職務。此外,新疆被正式建為行省,臺灣也升格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