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4章 張四維——從鹽商之子到救世主

一、早年經歷

張四維的故事起始於1526年的山西平陽府蒲州縣風陵鄉,一個軍籍家庭迎來了他的誕生。儘管出身普通,但張四維自幼展現出非同尋常的智慧與成熟,七歲時,他的言行舉止已然有著超越年齡的沉穩,這讓他在當地聲名鵲起。

1540年,年僅14歲的張四維考中茂才高第,初次展露其過人的學術才華。隨後,在1549年的山西鄉試中,他又以第二名的成績中舉,一步步向著更高的學府邁進。1553年,張四維一舉考中進士,不僅文章出眾,書法亦佳,因此被選入翰林院,成為第一名庶吉士,開啟了他輝煌的科舉之路。

1555年,張四維被授以翰林院編修之職,正式步入政壇。不久,因母親王氏離世,他歸鄉守孝,期間與楊博結伴遊歷,增長見識。1562年,丁憂期滿,張四維官復原職,隨即在朝中擔任要職,如會試同考官及《永樂大典》的編修分校官,這些職務不僅考驗了他的學術 能 力 ,也鍛鍊了他的政務處理技巧。

1567年,明穆宗即位後,張四維的仕途更為順遂。他被委任為經筵官,每日侍奉皇帝講讀,參與《永樂大典》副本的編纂和實錄的編修,多次擔任會試考官,其地位與影響力顯著提升。同時,張四維還負責起草誥文及清理舊貼黃,這些工作要求極高的政務能力,張四維均能勝任。

1568年,張四維向朝廷表達了思鄉之情,請求回鄉省親。明穆宗不僅批准了他的請求,還賜予銀幣作為路費,顯示了對張四維的特別恩寵。翌年春季,張四維重返京城,繼續在朝中發光發熱。

二、翰林小吏

在明朝隆慶年間,張四維的政治生涯波瀾起伏,展現了複雜多變的朝局與個人命運的交織。自隆慶四年七月起,張四維仕途坦蕩,先後升任翰林院學士、實錄副總裁,並主持河南鄉試,展現了他的學識與才幹。同年十月,他更進一步,成為吏部右侍郎,繼續兼任經筵日講官,其影響力日益增強。

張四維不僅在政務上有所建樹,還積極參與邊疆事務,與舅父王崇古書信往來,探討對韃靼的政策。他們的建議最終促成了與韃靼首領俺答的和好與通商,這一舉措對邊疆穩定與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隨著權力的上升,張四維也遭遇了來自御史的彈劾,指責其家族與官僚、大商勾結,但他憑藉高拱的支援與明穆宗的信任,成功化解了危機。

然而,張四維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他多次因病請辭,尤其是面對政敵的攻擊與自身健康問題時,更是顯得力不從心。儘管明穆宗與後來的明神宗多次挽留,並賜予恩寵,但張四維最終還是選擇了歸隱。這一過程中,不僅體現了張四維個人的政治智慧與處世哲學,也反映了明朝中後期政治鬥爭的激烈與複雜。

三、入閣輔政

張四維的入閣輔政之路,始於1574年9月24日,彼時,明神宗下詔令張四維以原官身份,繼續執掌詹事府,並出任《明世宗實錄》的副總裁。這一任命,標誌著張四維在朝中的地位進一步穩固,同時也預示著他將更深入地參與到國家大事的決策中。值得注意的是,張四維的家庭背景頗為富裕,每逢歲時年節,他都會向當時權傾一時的張居正贈送厚禮,此舉不僅加深了兩人之間的關係,也為張四維日後重返朝廷鋪墊了道路。此外,張四維還巧妙地結交了慈聖太后的父親——武清伯李偉,這一內援的建立,無疑為他在政治博弈中增添了不少籌碼。

1575年3月2日,張四維受命成為經筵講官,進一步提升了他在朝中的影響力。然而,同年3月17日,他卻主動 上 疏 請求退休,這一舉動看似出人意料,實則可能是為了試探皇帝的態度,或是出於政治策略的考量。明神宗未予批准,表明了對張四維的信任與倚重。同年9月14日,張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