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疇被任命為三邊總督。在這種形勢下,李自成率領殘部東渡黃河,於崇禎六年(1633年)投奔了他的舅父高迎祥,成為“闖將”。此時,高迎祥已經自稱“闖王”,李自成的到來加強了這支農民軍的力量。
同年,曹文詔率領關寧軍在山西擊敗了農民軍,迫使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撤退到河南,他們在那裡被曹文詔、左良玉等多路明軍包圍。
然而,崇禎七年(1634年),後金軍隊再次入侵,曹文詔被調往大同抵抗後金軍,被包圍的農民軍趁機從王樸處突圍。同年六月,新任五省總督陳奇瑜帶領軍隊向西進軍,與陝西、鄖陽、湖廣、河南四巡撫會合,共同圍剿漢南地區的農民軍。高迎祥、張獻忠、羅汝才、李自成等部農民軍誤入興安(今陝西省安康市)的車箱峽(今陝西省平利縣老縣鎮),峽谷地勢險要,四面環山,只有一條狹窄的棧道可供進出,被明軍截斷出路。
在這樣的絕境中,李自成採納了顧君恩的建議,決定賄賂陳奇瑜的親信,嚮明軍詐降。陳奇瑜同意釋放李自成等人,並派出五十多名安撫官將農民軍遣送回鄉。然而,一出峽谷,李自成立刻殺了安撫官,重新起義。
,!
四、愈剿愈盛
崇禎八年(1635年),隨著洪承疇被任命為五省總督,開始了對農民軍的大規模圍剿。農民軍被迫退到河南洛陽一帶。這一年,高迎祥、張獻忠、老回回、羅汝才、革裡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營的起義軍首領在河南滎陽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史稱“滎陽大會”。在這次會議上,李自成提出了“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戰略方針,旨在分散明軍的力量,從而為農民軍創造有利的作戰環境。
會後,李自成與高迎祥、張獻忠等人率部攻打南直隸鳳陽,破壞了明皇室的祖墳,並焚燒了朱元璋曾經出家的“皇覺寺”,殺死了六十多名宦官和中都守將朱國相。然而,在爭奪鳳陽皇宮俘虜的小太監和鼓吹樂器的問題上,李自成與張獻忠之間產生了矛盾,兩人因此結怨。隨後,李自成選擇分兵西行,前往甘肅。
崇禎九年(1636年),高迎祥在與新任五省總督盧象升的戰鬥中兵敗,在黑水峪(今陝西省周至縣黑河口)被陝西巡撫孫傳庭所殺。高迎祥的殘部轉而投奔了李自成,李自成因此被推舉為新的“闖王”。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李自成繼續領導農民軍在四川、甘肅、陝西一帶徵戰。
崇禎十年(1637年),楊嗣昌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策略,透過限制農民軍的流動性,逐一擊破農民軍的各個部分。這一策略在實施的兩年內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張獻忠在兵敗後投降了明朝,而李自成也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洪承疇和孫傳庭的伏擊,損失慘重,僅帶著劉宗敏等17人逃到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躲避。
崇禎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軍再次入侵中原,從青口山(今河北遷安市東北)和牆子嶺(今北京密雲東北)兩路突破長城防線,發動了第四次入關作戰。楊嗣昌為了貫徹其“安內方可攘外”的戰略,主張與清朝議和,但這一提議遭到了宣大總督盧象升等人的強烈反對。由於崇禎皇帝在和戰問題上的猶豫不決,盧象升在河北鉅鹿戰死。清軍撤退後,孫傳庭、洪承疇等人被調往遼東以防備清軍的再次入侵,這給了李自成在山中喘息的機會。冬季,李自成駐紮在富水關南的生龍寨,並在此期間娶妻生子。
五、鏖戰中原
崇禎十二年(1639年),張獻忠在谷城(位於今湖北省襄樊市)再次反叛明廷,而李自成也從商洛山中率數千人馬殺出,開始了一場新的征程。崇禎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趁明軍主力在四川追剿張獻忠之際,率軍進入河南。在這個過程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