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章 施琅:清朝水師名將

一、鄭氏將領

施琅與鄭成功的淵源,是一段充滿波折與忠誠抉擇的歷史。順治三年,當鄭芝龍選擇歸順清朝之際,施琅作為鄭芝龍的部將,雖心中或有不甘,卻也隨主降清。然而,這股忠誠的火焰並未因此熄滅,很快,在鄭成功高舉反清復明旗幟的感召下,施琅毅然決然地背叛清廷,投身到波瀾壯闊的抗清鬥爭中,成為鄭成功麾下的一名左先鋒。

在鄭成功的軍隊裡,施琅的才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施展。他不僅智勇雙全,精通兵法,更在戰場上屢建奇功,深得鄭成功的信賴與器重。鄭成功視他為左膀右臂,無論是軍事策略的制定,還是機密大事的決策,都少不了施琅的參與和意見。兩人之間建立起了一種超越上下級的深厚情誼,共同為反清復明的大業而奮鬥。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時局的變化和個人利益的衝突,施琅與鄭成功之間逐漸產生了裂痕。最終,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導致施琅的父親和弟弟慘遭殺害,這一悲劇徹底改變了施琅的命運。在悲痛與憤怒中,他再次做出了選擇——投靠清廷,利用自己的軍事才能和對鄭軍的瞭解,成為清軍進攻鄭軍的重要力量。

二、降反之間

1646年(順治三年),隨著鄭芝龍投降清朝,其麾下的多位將領也隨之歸順清廷,其中包括武毅伯施福、海澄伯鄭芝豹以及包括施琅在內的十員總兵,共計兵將十一萬三千名。施福帶領施琅、梁立等人及五千兵馬隨李成棟進入廣東地區作戰。他們在鎮壓當地的抗清力量方面表現出色,甚至被譽為“岳家軍”。

然而,李成棟對於這些來自南方的兵將持有偏見,他在奏疏中貶低了施琅等人,稱他們“脆弱不堪,無資戰守”,甚至有意圖地想要削弱和解散他們。這種待遇讓施福、施琅等人感到壓抑和不公。

到了1648年(順治五年),施琅隨同其他閩系將領響應李成棟的號召反清復明。但在返回福建的途中,遭遇了李成棟部將郝尚久的暗算。施琅得知這一陰謀後,迅速帶領部下撤離至饒平,堅守了一個月後突圍而出,邊戰邊退。在這個過程中,施琅的兩位弟弟施肇璉和施肇序不幸陣亡。施琅最終帶著殘部逃到了粵閩交界的黃岡鎮,並在那裡加入了鄭成功的部隊。

成為鄭成功部下的施琅,以其年輕卻豐富的軍事經驗和出色的指揮能力,很快成為了一名得力的將領。然而,在1651年(順治八年),施琅與鄭成功在戰略上的分歧開始顯現。施琅反對鄭成功採取“舍水就陸,以剽掠籌集軍餉”的策略,他認為這樣的做法不僅不利於長期戰爭,還會損害軍隊的聲譽和士氣。

鄭成功對施琅的反對意見非常不滿,剝奪了他的兵權,並命令他返回廈門。此時,清軍將領馬得功正率軍偷襲廈門。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廈門的守軍主將鄭芝莞驚慌失措,選擇棄城而逃。在這危急時刻,施琅挺身而出,僅率領身邊的六十餘人迎戰清軍。施琅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戰鬥技巧,不僅殺死了清軍主將馬得功的弟弟,還幾乎活捉了馬得功本人,迫使清軍倉皇撤退。

三、再度投清

1651年(順治八年),施琅在清軍攻打廈門時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儘管當時鄭成功回到了廈門並對他進行了獎勵,但並沒有恢復他的兵權。施琅曾試圖提醒鄭成功關於後方兵力薄弱的問題,但鄭成功並未採納他的建議,反而解除了他的兵權。施琅對此深感不滿,他認為自己提出的建議已被後來的事實證明是正確的,而在廈門的戰鬥中他也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和忠誠。

在鄭成功返回廈門後,施琅沒有能夠官復原職,這讓他十分失望。為了試探鄭成功的態度,施琅甚至表示想要出家當和尚,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然而,鄭成功並未改變主意,反而讓施琅另行招募士兵組建新的前鋒鎮。施琅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