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8章 嵇璜:清代治水大師的治河傳奇

一、早期經歷

嵇璜的早年經歷充滿了家庭的薰陶和個人的努力。他出生於1711年7月21日,出生在京師的一個官宦之家,父親嵇曾筠是浙江總督,這使得嵇璜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嵇璜的父親對他寄予厚望,不僅在學業上嚴格要求,更是在為人處世上給予了深刻的教導。嵇璜自幼便舉止莊重,不苟言笑,即便身為貴公子,也時刻保持著儒者的風範。這種行為準則在當時計程車大夫階層中是非常難得的,也體現了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在嵇璜的成長過程中,父親嵇曾筠的影響尤為顯著。嵇曾筠不僅是政壇上的重要人物,也是水利方面的專家,嵇璜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對水利治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據記載,他九歲時閱讀《禹貢》,便能從中悟出治水之道,認為治理洪水應該從下游開始,只有下游暢通無阻,上游的水流才能順利排洩。這種獨到的見解讓當時的許多長者都感到驚訝,並對嵇璜的未來寄予厚望。

1729年,嵇璜因為父親的地位而獲得了參加會試的機會,並因此被賜予舉人的身份。兩年後的1730年,他順利透過了進士考試,成為庚戌科的進士之一,並被選入翰林院成為庶吉士。這一時期正是嵇璜學術生涯的起點,他在翰林院接受更為系統的訓練,為日後成為一名優秀的官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731年,嵇璜結束了翰林院的學習,被授予翰林院編修一職。此後幾年間,嵇璜的官職不斷上升,從右春坊右中允到左春坊左諭德,再到1736年擔任陝西鄉試的正考官,並被允許“南書房行走”,這表明嵇璜已經得到了皇室的信任和重視。

然而,就在仕途似乎一片光明之時,1738年,嵇璜因為父親去世而不得不離開官場回家守孝。直到1741年,他才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並迅速被提拔為左春坊左庶子,擔任起居注官,不久後又調任為翰林院侍讀學士。這一系列的升遷顯示出嵇璜在學術和行政上的雙重才能,也預示著他未來在治河事業中的輝煌成就。1743年,嵇璜的官職再次發生變化,他先是從通政司副使升遷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

二、治理黃淮

嵇璜在其父嵇曾筠的影響下,對水利治理有著深厚的興趣。他深知黃、淮等河流頻繁決堤、氾濫給人民生活帶來的巨大災難。自北宋以來,黃河改道,下游南遷,奪淮入海,導致豫東、皖北以及江蘇徐州、淮安、鹽城、揚州等地水災頻發。到了清朝初期,由於泥沙大量沉積,河床日益抬高,水患問題更加嚴峻。雖然康熙、雍正年間,在靳輔、陳潢等人的努力下,災情得以暫時緩解,但到了乾隆初年,由於水利工程長期缺乏維護,水患再次加劇,嚴重影響了運河的漕運。

1744年,嵇璜被任命視察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的水情。他深入實地考察後,在《河工疏築事宜》一書中提出了詳細的治水方案。他認為應當開河引流,分洩漲水,並指出直隸州縣的水利工程常被不法分子包攬,導致工程不堅固。為此,他建議嚴禁包攬工程的行為,改為直接招募無業貧民參與施工,並按散工工價支付工資。這一建議得到了朝廷的採納和實施。

1747年至1749年,嵇璜的官職多次變動,從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到工部右侍郎,再到戶部右侍郎,最後轉任戶部左侍郎,並擔任經筵講官。這一系列的職位變化顯示了嵇璜在政務上的廣泛涉獵和深厚積澱。

1753年,黃河在陽武和銅山先後決口,淮河也在高郵氾濫,導致車邏壩和邵伯二閘受損。面對如此嚴重的水患,嵇璜緊急上書《宣防八事》,提出了八個方面的具體措施:

疏導銅山以下、清口以上的黃河河段,解決淤積問題;

加固高堰等地的石堤,利用冬春季節進行修補;

維修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