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就還有一絲希望。不救,就得接受這一輪政策的失敗。你說救不救?這件事,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這關係到國家對汽車工業下一步的佈局,不然你認為這些車企有什麼分量,能讓工信部,國資委和發改委聚到一起專門研究解決方案?”
這層意義李凡愚不是沒想到過,不過不在其位不謀其事。在他看來,中華市場太複雜。而且因為汽車工業基礎的薄弱,車企的條件又都良莠不齊。貿然出政策放大招,進行粗放式的放任發展,肯定是會攪動整個市場,到時候市場會變成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
工業的事情,歸根結底還是要從工業本身抓起。
市場的事情,歸根結底還是要交給市場來解決。
不過薛耀國留他,不是為了倒苦水的,他沒有這樣的閒情逸致。
前天他跟已經成為廣旗董事長的康童成通電話,這位昔日的搭檔和軍師在瞭解了事情的全部情況之後,出的第一個主意就是找正信。
薛耀國當然清楚他的意思。
作為政策司的司長,他非常清楚上面明確的給他下達了“務必讓這些車企活下去”命令的意思。
汽車工業作為國之重器,政府肯定還要針對這個產業有進一步的佈局。
所以現在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要麼制定出一個可以解決這些新興車企困境的政策,保證這些車企可以在短時間之記憶體活下去。
這是下策。
要麼,給他們謀一條生路,並且能從根子上解決他們競爭力的問題。保證這些車企可以在未來一段時間之內提升自身實力,待到國家下一步佈局時發揮重大作用。
這才是上策。
想要完成第一條不難。現在這個情況,只要過分打亂市場規則,適當的政策上面肯定不會吝惜。但是薛耀國知道,這是治標不治本。
所以,康童成的建議和他心裡想的不謀而合。不得不說,這是十年間合作產生的默契。
想要這些車企真正的站起來,還是要培養他們的競爭力。
競爭力包括什麼?
研發能力,製造能力,檢驗標準,生產體系。
這四樣,廣旗有。
但是要說整個中華汽車行業哪個企業把這四樣做的最好?
答案只有一個,而且毫無疑問。
正信,李凡愚!
第480章:勢必要淘汰一部分(求訂閱!)
中華汽車產業發展到現在,其實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
少了自二戰起到現如今汽車發展的黃金五十年,中華汽車行業發展不起來的根本問題,在於工業基礎和整套體系的不足。
過於追求大且全而非高精尖,是現在中華工業的通病。
而缺乏這個基礎和自身實力,對市場熱度的垂涎,便催生了這些新興車企。
而正信,這個同樣建立時間不長的企業,能一年之內取得如今的地位,在薛耀國看來絕對有可以提取並套用在這些車企身上的優點。
但是在李凡愚聽他提出,講正信的生產模式和檢驗標準普及下去的時候,簡直是笑噴。
“老薛,正信的生產模式不難。但是你真的確定讓這些車企執行正信的檢驗標準,他們會照辦?”
要知道正信的檢驗標準,可不是一般的變態。這些本身技術就不成熟而且產能極其低下的車企,如果照著正信的方式方法去搞生產。按照李凡愚的估計,一天能做出十輛車就算是快的了。
所以這些車企,在已經面臨撲街的情況下,如果套用正信的模式,只能死得更快。
不過李凡愚得承認,薛耀國的想法還是好的。至少他想從根子上解決問題,而不是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