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4部分

一層。天津人是和北京人感同身受的:辛酉年,英法入侵。先陷天津,後陷北京,京、津同罹戰火,前文提及的北京老百姓對待洋裝、洋槍複雜而微妙的心態,天津的老百姓,一般無二。

這幾層原因疊加在一起,再加上天津幾個衙門的刻意逢迎,天津城迎接太后東巡鑾駕的盛況,較之北京,有過之而無不及。具體情形,為免“又機智地水了一章”之譏,請各位書友自行參考前文,獅子就不再囉嗦了。

隊伍出“鎮東門”之後,折而向南,如此,就必須渡過海河。

天津地處所謂“九河下梢”,水網縱橫,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南運河,在境內交匯而成海河。這個時代,天津的橋樑,都是木、石結構,跨度甚小,只能用於支流或者溝渠。諸河的幹流,河面寬闊,愈接近海口愈甚,以中國目前的工程技術,是沒有能力在河上架橋的。而天津不是小地方,百業興旺,市面繁榮,漕運、鹽業,尤其發達,一河兩岸,人、車來往頻繁,單靠擺渡,難敷使用。

太后東巡鑾駕,一千幾百人的龐大隊伍,如果單靠舟楫,更加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全部渡過河去。

不過,這個問題,當然事先已有妥當的預案。

這就是浮橋。

本朝康熙年間,天津就出現了浮橋。這種浮橋,以鐵索連綴木船,上搭木板。若河上有船經過,則解開鐵索,“開橋”過船;船隻駛過後,則系回鐵索,“閉橋”使人車通行。天津建有多座浮橋,“浮樑馳渡”,還被捧為“天津八景”。

軒軍駐紮天津之後,尤其重視浮橋。軒軍的駐地都在海河以南,交通南北,非常重要。海河出天津城、至大沽口這一段,工兵團在河上搭了兩座軍用浮橋,為軒軍專用,並派專人守衛維護。平時保持“開橋”狀態,不影響船隻通行;若有軍事行動,部隊需要渡河,可以立時“閉橋”。

這兩座浮橋,設計和工藝,都經過了工兵團的改進。兩端加上了活動引橋,橋面更寬,更加穩定,“開橋”、“閉橋”也更加迅速靈活,透過能力更是遠遠超過了天津的民用浮橋,可通行軒軍全部種類的輜重、車輛、武器,包括重炮。

太后東巡鑾駕,就用兩條浮橋中西邊的那條過河。

這次渡河,對於慈禧來說,是一次非常新奇的體驗。淼淼水面,變戲法似的長出一條“路”來,馬車行使在上面,如履平地。如果閉上眼睛,頗難想象正在“水上”行使。

唔,這個“太后閱兵”,看來真的會很有意思。

渡河之後,已是申正時分;到達“宿站”,已近酉初。

這個地方有個很動聽的名字,叫做“桃源沽村”。此地最早的名字叫“王家灘”,後來王氏族人有經營鹽業者,發了大財,還捐了官,嫌“王家灘”的名字不雅訓,改成了“桃園沽村”;再到後來,文曲星動,族中有人中舉,又把“桃園沽”改成了“桃源沽”。

聖母皇太后蹕宿之所是一家大鹽商的宅子,軒敞華奢,幾不輸北京的王公府邸,把前兩天晚上駐蹕的兩處“行宮”都比下去了。

有人看在眼裡,心中不免暗暗嘀咕:“鹽狗子”可真是有錢!

不過,今天晚上,關貝勒沒有過來“擾駕”。明天中午便會到達目的地,關貝勒要連夜趕去,檢查相關事宜,確保一切妥當。

聖母皇太后暗暗鬆了口氣:今兒晚上可算能緩一緩勁兒了!

傳過晚膳,掌上燈來,華光滿堂。

偌大的宅子,寂靜無聲。

佳人獨坐,只覺得空閨寥落,爽然若失。

昨天、前天,都是黑甜一覺到天亮;今天晚上,聖母皇太后卻失眠了。

*(未完待續。。)

第六十五章 陽光燦爛,周道如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