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搖了搖頭,&ldo;情之一字豈是那麼容易放下的?連若當年衷情於阿瑞,至今未變,而阿瑞,亦不是三心二意之人,他之前對顧氏百般愛慕,現雖有些誤會,可也不是解不得,哀家剛剛許了連若一個未來,可心裡卻心疼阿瑞。&rdo;
嬤嬤笑道:&ldo;太后自是希望王爺與自己心愛之人長相守的,可顧氏並非安份之人,連女史自小長在太后身邊,倒聽話得多了。&rdo;
太后知道嬤嬤是在寬慰自己,她們都年輕過,如何不知,情之一字最難破的就是&ldo;心甘情願&rdo;四字,她這些天來時常試探鳳行瑞對連若的感覺,可得出的結果並不讓她放心,可若再放手讓鳳行瑞追回顧昭華,她又覺得這樣的媳婦太不讓人省心,不僅讓鳳行瑞與永昌帝父子失和,連她和鳳行瑞之前的關係也淡薄了不少,所以縱然她對顧昭華心中已有幾分認同,卻仍是向連若做下了許諾。
太后心中矛盾不提,連若回返自己住所後興奮難捺。一直以來她都礙於自己喪夫的身份,又顧念著太后的恩情,心裡縱然有所望想,卻也並不敢表露太多,但此時她顧慮盡消,心裡盤算著要如何爭得鳳行瑞的心。
之前為了常常見到鳳行瑞,所以她站在鳳行瑞一邊,以&ldo;女人瞭解女人&rdo;的旗號時常給他出謀劃策,現在看來卻是不必了,而她首要之事就是要徹底斷了鳳行瑞的念想,這樣她才會有機會真正地走進他的心裡。
連若當即就譴人出宮去打探鳳行瑞的行蹤,得知他沒有出京去找顧昭華,便知道自己最後那番話起了作用。連若出嫁前曾見過顧昭華幾次,都是太后宮中設宴,顧昭華隨家人入宮赴宴,不過顧昭華比連若要小几歲,所以那時年紀尚小,而後連若出嫁離京,便再沒見過顧昭華,她腦海中顧昭華的印記來自於京中流言和太后與宮人的轉述,雖然她沒有盡信那些無稽之言,但她腦中的顧昭華也是奇謀百出、心狠手辣之輩,所以她從不輕視顧昭華。
如何能最快地破壞鳳行瑞對顧昭華的念想、最快地走進他的心?連若心中百轉千回,夜不能寐。
連若本不是性子軟弱之人,所謂將門虎女,她性情中天生帶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只不過長年寄人籬下,不得不低頭,又因喪夫之故在婆家無依無靠,養成了事事謹慎的態度,可實際上她想做的事情,總是要做成的。
連若沒有急著去見鳳行瑞,而是派人去打聽顧家的動向,得知顧昭華真的去了靜月庵,而沈氏並沒有什麼異動時,她更斷定了之前的訊息不過是顧昭華求和的計謀,顧昭華有求和之意,這可不是什麼好訊息。
連若不敢再耽誤,當天便給鳳行瑞傳了訊息,說自己有了好主意能讓他與顧昭華和好如初,約他來宮中相見,不過鳳行瑞並沒有如約前來,這個事實讓連若心中一振,這說明鳳行瑞已不再相信顧昭華,並且想挽回她的心思也沒有之前那樣濃烈了。
這對連若來說是一個絕對的好訊息,鳳行瑞並不是一個會輕易放棄的人,可同樣的,他也是一個自尊自愛的人,他可以寵愛一個人,卻絕不會放棄自己的底線!而欺騙恰恰就是他難以原諒的!不得不說,顧昭華這次用錯了招術,沒有人會一味的遷就忍讓,而這正是她的機會!
試探過鳳行瑞的態度,連若便抓緊行動,她有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想法,這是一次瘋狂的冒險,但她覺得,為了那個結果,這是值得拼搏一次的。她當即向太后求了出宮腰牌,沒有去找鳳行瑞,而是出了京,去了靜月庵,約見顧昭華。
顧昭華對連若的到來極為訝異,她聽說過連若的名字,早年還曾見過幾面,不過對連若的記憶也僅限於此了。
兩人在顧昭華暫居的禪房內見了面,連若一雙眼睛緊緊地盯在顧昭華身上,顧昭華卻是有些莫名,待她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