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這項研究,從純科學的角度看不出任何問題,並且是成功的,但它逾越了一般的社會道德。反觀前不久雷爾教派製造的克隆人事件,美國法庭考慮的第一件事便是,假如真有這麼一個克隆嬰兒,僅僅作為實驗成果而誕生的話,他應該置身於法律的保護之下。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哪怕它只是產生於實驗室中。
稍晚時候,斯蒂文森在《傑基爾博士與海德先生》(又譯《化身博士》)裡,也講述了一個隨意科研的不良後果。醫學博士傑基爾發明了一種藥物,可以將人性中的善惡兩面截然分開。他在自己身上實驗這種藥物,於是性格分裂,一段時間會變成兇惡的海德先生,一段時間又變成文明的傑基爾本人。而且產生了藥物依賴,不得不經常服藥維持這種變化。最後,他在處於“傑基爾”人格控制下時服藥自盡。由於在這部作品裡,傑基爾隨意實驗的受害者只是他本人,所以讀者多少能夠對主人公給予一定的同情。
一代科幻宗師凡爾納並沒有專門撰寫過反科學主題的作品,但出於他對科學事業的深入瞭解,也會在一些作品裡透露出自己的擔憂。在《大炮俱樂部》這部作品的開頭部分,凡爾納以反諷的筆調,開列大批資料,描述火炮技術的發展史。在這些未必屬實的資料裡,炸死計程車兵和馬匹的數量成為衡量技術進步的唯一標準。凡爾納的後期作品《征服者羅比爾》是對航空技術進步的歌頌。作為小說裡不重要的旁枝,作者虛構了“世界上第一次空襲”、“世界上第一次空戰”。雖然在這些情節裡,擁有先進技術的是正義一方,但作者還是在言語間表露了自己的擔心。並且,在這部作品的續集《世界主宰》裡,羅比爾終因擁有超級技術而自我膨脹,開始與人類為敵。
和上面這些描寫科學研究不良後果的作品不同,《倫敦的毀滅》直接描寫了過度工業化所導致的災難,可以說是警示環境問題的早期代表作。在這篇寫於一八九二年的科幻小說裡,作者羅伯特巴爾以倫敦為背景,虛構了一場由持續大霧引發的巨災,死亡者達數百萬眾。而其所解釋的災難原因,和現實中完全一致。當然,這是一篇在科學樂觀主義佔主流的時代裡寫下的小說,所以,作者用了倒述的方式,由一名生活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老人回憶那場災難。而在老人生活的年代裡,青少年完全看不到倫敦的霧,只能從歷史記錄中找到它的蹤影。不過,現實比作者的虛構整整晚半個世紀:倫敦煙霧事件發生於1952年,1956年英國透過了淨化空氣的法案。而又過了幾十年,倫敦才徹底告別了環境汙染。
科幻宗師威爾斯在《首批來到月球的人》當中,也表達了某種反科學的思想。他筆下的月球人社會,擁有遠比地球人類發達的科學技術。月球人在幼年時,都經受過鑑別,以確定它們適合什麼樣的工作。然後便被分門別類的訓練和改造。“每個公民都知道自己的地位。他生下來就是那個地位,他所受的精心訓練和教育與他接受的外科手術,使他最後完全適合他的地位,因而他既沒有超出那種地位的想法,也沒有超出那種地位的器官。” 《威爾斯科幻經典——摩諾博士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316頁。這部著作發表於1904年,比最早的反烏托邦小說《大機器停止轉動》更早。威爾斯當時的文學地位,足以使這部作品影響到那些反烏托邦作家的創作。
在《摩諾博士島》中,威爾斯更對“科學無禁區”的信條表示了懷疑。這是科幻史上以對科學表示懷疑為主題創作的早期作品。小說裡的摩諾博士是一個狂熱的生物學家,因為對動物作活體解剖,引起社會公憤,被逐出文明社會。他和助手蒙哥馬利隱居在一個荒島上繼續自己的研究,並且成功地把動物改造成有些許智慧的“獸人”。在這個過程中,獸人們承受著無法言傳的巨大痛苦。作者透過遇難者普拉迪克之口,遣責了摩諾博士:如果摩諾哪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