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部分

的是機器。人創造了機器來按照我們的意願辦事。但現在我們辦不到了,它已經剝奪了我們的空間感覺和觸控感覺,它混淆了每一個人的親屬關係,它使親情淡漠到僅剩肉慾,它使人們頭腦空白,四肢無力。現在它又使我們對它頂禮膜拜。(同上,43頁)

與後世反科學思潮代表人物的論述相比,這些觀點可能不算深入或者新奇。但考慮到它產生於二十世紀之初,我們仍然要欽佩作者的遠見。

反烏托邦作家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認為科學技術導致了個性、多樣性、豐富性的抹殺。這或許是把科學進步與工業化大生產必然結合起來的原因吧。在《美麗的新世界》裡,赫胥黎就將兩者直接結合在一起,讓小說裡的人類乾脆使用“福特紀元”,將流水線生產的發明人視為新的耶穌基督。和《大機器停止轉動》一樣,小說裡也設定高度科技背景下的“文明社會”和自然狀態下的“野蠻世界”的對立,也有代表著“原始人性”的人物。雙方之間也產生了尖銳的矛盾衝突。在這批有巨大影響的反烏托邦作家裡,或許只有赫胥黎出生在自然科學世家,小說裡對科學技術的描寫十分到位,這樣也更突出了作品的主題。

在剛剛誕生的蘇聯,扎米京亞也創作了《我們》。和福斯特一樣,不熟悉科技的作者只是粗線條地描寫著未來高度發展的技術。但對那種數字化的、高度統一的生活的恐懼感則躍然紙上。科學統治和政治獨裁之間的聯絡是隨著扎米亞京一起誕生的,此後,這種聯絡和反烏托邦的題材就密不可分了。《科幻小說》45頁,(法)加泰尼奧,商務印書館1998年出版。

站在今人的角度回頭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化初期的流水線生產似乎並無必然聯絡,後者更不是前者的必然產物。亨利福特雖然最早享受了這種新生產方式帶來的巨大財富,但終因汽車產品樣式多年不變,讓出了世界第一汽車公司的位置。到了今天,個性化、小批次生產,正在成為許多高科技企業提倡的時尚。不過,直到二十世紀中葉,流水線產品的單調整齊還是工業與科技留給世人的主要形象。

需要指出的是,《一九八四》和《我們》、《美麗的新世界》一起被後人並稱為三大反烏托邦名著。但它們的筆鋒所指稍有不同。《一九八四》主要批判極權統治。在那部書裡,“英社”統治下的大洋國,其科技水平和物質生活較以前大大倒退,一片破敗景色。僅有的“電幕”、“海上浮動平臺”等“先進技術”也只是統治工具。而在另外兩部著作裡,作者都給我們描繪了遠遠超過現代的科技水平,社會生活可謂物質豐足。所以,如果要以反科學思潮為題來分析這些作品,那麼《一九八四》應該排除在外。

第六卷:科幻與科學 第六章:沉重的科幻主題——反科學思潮(4)

第四節:其它例證

除了反烏托邦小說這樣的典型外,那個時代還有個別作者,在作品裡提出了自己的懷疑。捷克作家恰佩克便是其中一位。在他的不朽名著《鯢魚之亂》裡,各國科學家不顧“深海鯢魚”擁有智慧的明顯事實,將他們作為實驗動物對待。在“第一屆有尾類動物代表大會”上,作者透過一個與會者的記錄,諷刺了在會上作報告的職業科學家:請原諒我,我真不知道他講的是什麼,因為那個時候我在絞盡腦汁地想,如果我把德沃裡安特教授的右大腦葉切除,教授可能發生什麼樣的失調現象;如果我用電來刺激帶微笑的岡川博士,他會發生什麼反應,還設想如果有人把雷赫曼教授的內耳迷路弄破,他會有什麼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