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7部分

比如,美國的好萊塢電影產業,別看依然還是佔據世界最多的份額,但大多數電影公司感覺到了——窒息!

看起來佔據了優勢的好萊塢,實際上根本很難賺錢了!

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成本上升的太快了,好萊塢電影公司早就不堪重負。

在70年代的美國電影投資,平均每部電影不過是500萬美元。但是現如今,平均一部電影製作成本漲到了5000萬美元,這還不包括宣傳和推廣的成本。而好萊塢的電影平均一部宣傳成本已經漲到了2000萬美元,不宣傳不行啊,現在已經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了,不宣傳可能就沒多少票房,到時候,損失更慘重。

也就是說,目前好萊塢平均一部電影的成本已經漲到了7000萬美元,而其本土電影市場長期停滯在百億美元規模。

以前的好萊塢電影,靠著本土已經可以賺回成本。

但現如今的好萊塢電影,單純靠著本土市場的話,都是虧本的,很多都是需要依靠著全球發行,海外市場再撈上一筆,才能保證不虧本。

這就跟當年香港電影衰敗的幾乎是一樣的,一開始香港電影興旺,本質上是香港電影製作成本很低廉,一年幾百部電影,靠著香港本地幾個億的票房市場,就可以回本。向海外發行一部分電影,已經讓香港很多電影投資者,賺錢賺到忘乎所以。

逐漸的,香港的演員、導演片酬越來越高,電影本土市場規模見頂。已經徹底依賴向海外市場出口,才足以回本。海外市場,難免要遇到其當地的本土電影,以及國際市場上的大片的競爭。

最終,香港電影死在成本越來越高,市場規模卻陷入瓶頸。

吸取了很多教訓之後,王啟年知道——控制成本很關鍵,不能讓成本上漲太快,這也是延續行業的黃金髮展時期。

正是因此,王啟年的娛樂帝國逐漸從集中,變成分散。透過網際網路作為連線,分散到全國各地。依靠著很多低成本的小城市,讓創作人員的生活成本降低。生活成本降低了,本質上,就可以降低整體薪酬過快上漲。

當然了,這不僅僅是文化產業,大多數產業,想要從集中到分散。本質上,都是大城市的成本已經昂貴到企業和從業者難以負擔的程度。普通人,因為生活成本高,薪水不達到一線城市的生存標準,根本沒辦法活。而企業在一線城市的化,肯定就必須要支付更多的薪酬和工資。而遷移到生活成本比較低的地區,比如,很多人的家鄉,在家鄉有房的人,則可以接近就業,這樣自然就省去了房租成本。這個最大的開支節省了。這樣企業在小城市可以支付低一些的薪酬,就可以僱傭到人工。租金也是一樣的,不同城市的租金,可以相差十倍!

當然了,分散佈局到全國各地,從成本高的地方,均衡佈局到不同地區。在網際網路時代之前,根本不可能,沒有辦法組織和管理分散在全國給地的不同團隊和個人。但是,網際網路時代就很好解決,人們工作未必需要集中在公司辦公室裡面解決,而是可以完全在透過網際網路的方式去佈置和完成各種的任務。

除此之外,網際網路化也是去中心化。如果,只有一個決策中心,一個腦子想問題,可能減少了很多可能性。但如果,去掉了傳統的中心,變成了提供給很多人創業的平臺,這無疑可以讓無數人動腦子去搞創新。

創新,也是必須要市場買賬。不是所有的新技術、新發明,或者新的創意,都可以獲得成功。絕大多數的創意,都會淪為市場的炮灰。

但一個偉大的國家或公司,必須要不斷投入人力物力去創新,才能夠擁有未來!

而正常的創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