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以“北京中關村一場悄悄的變革,中國矽谷正在這裡孕育”為題,向社會各界報道了“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的成長與發展情況。這篇報道引起了積極的反響。來自7個城市的百餘名專家開始對中關村進行可行性研究。
1988年5月10日,國務院頒佈的《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暫行條例》對中關村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這個規定肯定了建立在中關村內的諸多科技公司的合法性,併為這些企業提供了土地、稅收、及人員任用等方面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它的出臺大大激勵了科技人員創辦高新技術企業的積極性;同時,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區在全國範圍內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
段永基和一些科學家每人集資2萬元創辦了四通。在其後的20多年中,四通成為一個工業集團,旗下擁有一批上市的IT、物流、房地產和金融公司。段永基不僅擔任這個民營工業集團的董事長,還兼任國有企業中關村科技公司的總經理。
1988年,王志東建立了中國第一家入口網站新浪網。當時,他只是一個大學畢業生。後來,新浪成為第一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IT公司。
小村莊孕育高新技術產業的騰飛(2)
到2000年年末,中關村有近千家高科技公司,其2000年總營業額超過2400億元。從1986年到2000年,中關村科技園區企業總營業額的年平均增長率為30%。
在此期間,中國國內尤其是在東部沿海地區,出現了興建高科技園區的熱潮。據科技部統計,1999年全國共有53個國家級高科技園區,科技、工業和貿易產業的總收入達到6560億元。這些園區的萬家企業的總贏利達到356億元,為國家納稅億元,高新技術產品和服務出口創收達106億美元。
由於地方的各類優惠政策和地方政府的鼓勵,到1999年年底,全國各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數目接近4000個。
成熟
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建設熱潮在本世紀初引起了各界的熱烈爭論。
雖然一些開發區成為華為、TCL以及中芯國際等中國頂尖高科技企業的孵化地,但是也有一些開發區大面積閒置或成為非高新技術企業的避稅天堂。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下屬的宏觀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員高國力說,“一些地方政府建立高科技園區意在吸引投資或是把它當成一項政績工程,這就產生了一系列問題:濫用土地、重複開發、投資過熱、產業結構混亂”。
本世紀初,國家對全國的高科技開發區進行整頓,一批小型的開發區被勒令撤銷。與此同時,中關村以及中國高新科技產業正在整體快速地發展。
到2005年年末,中關村內的高新科技企業共有約萬家,園區收入達到4800億元,佔全國高新技術開發區總體收入的七分之一。
同時,中關村企業的工業附加值為960億元,佔北京市當年全部工業附加值的。
科技部的數字表明,在中國“十五計劃”發展期間(2001—2005),高新技術產業的年平均增長率是27%。
2006年,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和工業附加值分別為萬億和萬億元,比上年增長和。
一批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國際化也是體現中關村和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飛速發展的標誌。
2005年5月2日,聯想以億美元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成為一個年營業額130億美元、佔世界個人電腦市場8%份額的巨頭企業。這一天,61歲的柳傳志步下公司董事長的位置,40歲的楊元慶走馬上任。中國新一代的知識分子企業家將帶領聯想繼續走國際化發展的道路。
2004年4月,新浪在納斯達克上市,激起了中國網路企業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