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觀眾不這麼認為,他們就是覺得兩部電影有相似之處。
說到底,還是先入為主。
有了《臥虎藏龍》在前,觀眾看到相似的地方,自然而然的認為這是在模仿。
在電影行業,模仿一直存在,也可以叫做借鑑或致敬,在自己的電影裡安排相似的故事橋段或者使用類似的拍攝手法。
在片尾感謝某部電影和導演給予的靈感,這不算是抄襲。
就算是重新拍一遍也沒問題,那叫做翻拍,需要拿到翻拍的版權。
《英雄》的確借鑑了《臥虎藏龍》的某些思路,實際上,《臥虎藏龍》裡也有其他武俠片的影子,根本說不清。
這就是原創和創新的區別。
第一部武俠片叫做原創,後來的武俠片都是在第一部武俠片基礎上的創新。
《臥虎藏龍》和《英雄》可以稱之為文人武俠片,把武俠片從江湖仇殺轉變到內心情感或者上升到家國天下的層次。
是對香江武俠片的一種改良和開拓,豐富了武俠片的型別。
“說模仿有點過了,我覺得算是借鑑吧,在這個行業借鑑是正常現象,比如我拍了賀歲片,大家都去拍賀歲片,不能說他們是模仿我,我提供了一個思路,他們借鑑了這個思路,就是這麼回事兒。”馮曉剛回應道,“《英雄》有自己的特色,是一個東方的武俠故事,我希望大傢伙把注意力放在電影上。”
第三個爭論是這是姜聞的電影還是馮曉剛的電影。
兩人都是國內娛樂圈的著名導演,一個醉心文藝片,一個擅長商業片,這次的強強聯手帶給觀眾不小的期待。
觀眾分成兩派,一派支援姜聞,一派力挺馮曉剛。
這種爭論意思不大,電影是兩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可大家的興致頗高,總想著說服對方,好夢公司在背後推波助瀾。
這是一個不錯的宣傳噱頭,
宣傳分為廣度和深度,廣度是指採用各種方式鬧得人盡皆知,範圍廣。
但光有廣度不行,即便人盡皆知,也不能保證大家都去看《英雄》這部電影,如果宣傳的方式不對,還可能引起民眾的厭惡情緒。
深度是指深入人心。
大家知道有這麼個事情是淺層次的宣傳,對這件事情上心,覺得應該參與一下,這是深層次的宣傳,或者說是製造潮流。
電影宣傳不再是貼一張海報那麼簡單的工作了,而是一項技術活,不僅要結交各大媒體,還要熟悉群眾的心理。
就像馮曉剛和姜聞的爭論,就是在製造話題。
類似的宣傳報道有很多,比如姜聞、陳導明和王志聞在片場搶戲,真真假假,主要是為了吸引大眾的關注。
“沒有搶戲的說法,你告訴我戲怎麼搶?作為一名演員,做好自己的功課,認真表演,誰也搶不走你的戲,大家在表演方式上或許存在不同意見,好好商量就完了,誰的表演效果更好就按誰說的辦,就是這麼簡單。”陳導明如此說道。
《英雄》中演員的演技得到觀眾的認可,姜聞和陳導明的對手戲尤為精彩。
他們身上都有種霸氣,陳導明是外放的王霸之氣,姜聞的霸氣裡帶著一點痞,有種天不怕地不怕的無賴勁。
王志聞的霸氣較為內斂,平時低調,關鍵的時候爆發。
雖說有著一些負面的報道,但大多數媒體都給出了積極的評價。
尤其是那些重量級的媒體,好夢公司年會邀請新聞媒體就是存著這樣的心思。
有的媒體或許會堅持自己的宗旨,不過在市場化的今天真正堅持自我的媒體越來越少了,增加銷量和創造效益才是主旋律。
娛記不是新聞記者,在這方面的堅守更是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