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錢寫軟文早已成為常態。
在好夢公司的大力推動下,《英雄》打著“第一部國產商業武俠大片”的旗號在全國公映,觀眾紛紛湧入影院先睹為快。
國產電影就此進入了大片時代。
第七百五十九章 定位
不論媒體和觀眾如何評價,好夢公司內部對《英雄》有著明確的定位。
這是一部嚴格按照商業模式操作的商業大片。
說模仿《臥虎藏龍》也好,說劇情蒼白無力也好,說好夢公司炒作騙錢也好,這些爭議在電影公司看來意義不大。
在商業化的社會,電影的定位很關鍵,如果定位不準確,成功的機率不高。
什麼是定位?
簡單的說就是電影拍出來給誰看,是給西方人看,還是給東方人看,是給電影節的評委看,還是給上級領導看。
定位不同,電影劇情和拍攝手法就會不同。
《臥虎藏龍》在北美取得票房成功,正是由於它在定位上傾向於西方觀眾,李桉的目的是想進入北美市場。
每一件商品都有它的市場定位,沒辦法讓所有人喜歡,只是有些商品走大眾化路線,有些商品走小眾和精品路線。
這是商業片和文藝片的區別。
《英雄》顯然走的是大眾化的商業路線,既然如此說藝術就顯得過於矯情了,直白點說就是為了票房,為了賺錢。
但在宣傳上不能這麼直接,要做一番包裝,不能說我就是想讓觀眾掏錢。
這和廣告一樣,都是賣東西,有些商家能賣出花樣來。
保健品廣告能和過年給老人送禮掛上鉤,手機廣告裡的常和父母聯絡,是在打溫情牌,突出商品的賣點。
或者說是商品的附加價值。
《英雄》的賣點不少,像是弘揚傳統文化,國內電影工業的最高水平,最先進的特效,大投資大明星的大製作等等。
這麼一包裝,觀眾認為是在看一部有價值的電影,而不是一部爛片。
這就是商業操作的手段,不算是欺騙消費者,只是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
明確的定位,商業化的操作,是商業片成功的基礎,再加上影片的質量和明星效應等綜合因素,能夠提升一部電影成功的機率。
實際上,每年失敗的商業大片遠比成功的數量要多。
有了這種定位,好夢公司不太在意專業影評人的看法,更為重視觀眾的意見。
假如是一部拍給電影節評委看的文藝片,那就要考慮影評人的感受了。
影視公司、影評人和觀眾所處的位置不同,對影片的看法難免存在分歧。
事實上,影評人對《英雄》不太友好。
有評論家指出在《英雄》花樣百出的商業包裝下,其實懷揣著野心。
這個野心就是審判此前所有武俠電影共同宣揚的江湖情義、快意恩仇之類的精神糟粕,代之以一個“天下和平”的崇高願望。
在《英雄》對傳統“刺客俠士”那種居高臨下、自命不凡的審判中,隱藏著一種奴性的伸張和復辟。
換句話說,國君是好人,是大救星,刺客被國君的人格魅力征服,甘願犧牲小我,成就大我,有鼓吹帝王思想的嫌疑。
這和刺客俠士四海為家、藐視皇權的俠義精神不搭調。
於是,有人戲稱《英雄》是主旋律式的武俠片。
這麼說也沒什麼錯,但《英雄》是商業片,不是小眾的文藝片,它要符合絕大多數觀眾的價值觀。
即便這是一段虛構的歷史,也不可能安排刺客殺掉國君。
如果真的殺掉國君,那麼問題來了,國君死掉之後怎麼辦?還會有新的國君,戰爭還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