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6部分

到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只聽諸葛亮接著說道:“至於益州,已經安定多年,有董和、蔣琬二人輔以向朗、糜竺等其他官員足矣。董和在蜀地多年,深得民心,更曾駐蠻地,有其與呂凱等人,可安定南蠻;蔣琬乃國家棟梁之才,社稷之器,可堪大任;向朗、糜竺等人皆是先帝的老臣子,對陛下忠心耿耿,有其坐鎮益州,可震懾宵小。”

“丞相考慮的周到,朕準了!不過調太尉至長安,也不過是解決了燃眉之急,非長遠之計……”

“陛下,雍州多聖賢,昔年大儒馬融、鄭玄,都曾客居雍州,所以陛下回到長安之後,可廣交孺士,這些雍州儒士門下子弟甚多,陛下可命其舉薦一二,入朝為官。”諸葛亮開口說道。

“恩……”阿斗躊躇了剎那的功夫,在三國時代還沒有科舉制,取士的方法仍然靠的是舉薦。於是阿斗轉口問道:“丞相,你想過其他取士的方法麼?”

“其他取士的方法?恩……”諸葛亮想了片刻,開口說道:“古代有一人名叫毛遂,其自薦為平原君趙勝的門客,此乃毛遂自薦是也……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個方法。”

“毛遂自薦?這天下間能有毛遂的膽量敢於自薦者,又有多少?況且即便是自薦來了,又有誰能保證的確是有才幹。”

“恩,那臣就想不到了。”諸葛亮搖了搖頭。

因為周禮對於社會的分級非常的明確,天子、諸侯、卿、士的等級有明確的劃分,所以秦朝以前,選士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世襲,從自己祖輩那裡繼承官爵;而便是分封,由天子封諸侯,諸侯封卿,卿封士,一級一級的封下去。

到了漢朝,由於劉邦出身市井,而劉邦身邊的不少將領包括“漢初三傑”當中的蕭何與韓信,也都是市井出身,所以漢朝皇帝開始注重從民間選拔人才。這時候稱之為察舉制。由各級地方推薦有才德的人才,州級推薦的為秀才,郡推薦的為孝廉,所以漢朝秀才的地位要比孝廉的地位高上一籌。

察舉制缺乏客觀的評選準則,雖有連坐制度,但後期逐漸出現地方官員徇私,所薦者不實的現象,而且其間走後門的現象嚴重,很多被推舉上來的官員,並沒有多少能耐。

陳群創立的九品中正制也有幾個年頭了,從目前魏國反饋過來的資訊看來,九品中正制效果要比察舉制好得多。九品中正制是由中央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九品中正制考察看重的是出身,這也使得官員漸漸的向世家子弟一方靠攏,到了晉朝,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現象,不過在漢末和三國時代,這個現象並不是很明顯。

中國字隋朝開皇三年開始實行科舉制,到了阿斗處的時代,已經經過了一千四百年,科舉制的整套系統已經非常的完善,由於程朱理學的洗禮,加上皇帝自己的推動,使得民間文風盛行,考取功名成為了當官唯一的辦法,在明清時代,就是民間不識字的小民,對於整套科舉制度也是非常瞭解。

察舉制度埋沒了民間很多的人才,同樣也有很多的侷限性和不公正性,而自從陳群提出九品中正制震動天下以後,阿斗便已經準備改革整套官制,包括官員的職位、任用、選拔等機制。

見到諸葛亮也想不到選拔官員的其他方法,阿斗小心翼翼的問道:“丞相,你可曾想過,開科取士,以科考舉之,此名為科舉……”

“啊……”諸葛亮臉上的表情突然凝固起來,慢慢的,諸葛亮眼中竟然透出了一種驚恐的表情,而後諸葛亮突然開口說道:“陛下,是誰向陛下進此言,此乃是亡國之道,向陛下進此言者,該斬!”

這回反倒是阿斗冷了起來,在後世成功實行了幾百年的科舉制度,怎麼跑到諸葛亮這裡就成了亡國之道了!

“敢問陛下,如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