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工廠老闆,無論多忙,都會安排時間,不但細細聽,而且提出問題。相反的,有些老闆只是一揮手:‘我沒空!’”他語重心長地說:“對於後者,我只有同情。因為他不但把我關在門外,也把他接觸一個新觀念的機會,關在了門外。”
他的話使我想起一老、一少。
“一老”是葉公超大使。我記得就在他過世前不久,還參加了國立歷史博物館的藝術家座談會。
滿頭銀髮的葉大使,扶著柺杖站起來,很客氣地“請教”一位新潮藝術家的創作理念。他很辛苦地站著,盯著對方,十分專注地聽那個比他小半世紀的年輕人分析。
我突然有種強烈的感動,覺得眼前這位外交耆宿,雖然已經七十五歲,仍然站在時代的前端。
至於那“一少”,則是位文藝界的朋友。有一天,她很不屑地對我批評一位二十幾歲的新作家,說那作品太膚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問題是,當我硬不信邪地看過之後,卻發現那文壇新秀的作品好極了。
我開始瞭解:
當一個人追不上時代,他表現的第一個特徵,就是否定新一代。他對新一代關上門,也把自己鎖進了舊時代。
開啟你的心門
只是令我驚訝的,是居然在新一代當中,也有人患了這種“關門”的毛病。
記得一群美術系的學生,曾對我說:“我們很討厭阿璧那一套。”
他們說的阿璧,是老一輩的畫壇宗師黃君璧先生。
也記得一群某名校的學生得意地對我講:
“我們是不聽國語歌曲、不看國片的。太沒水準了!”
他們豈知道,當他們這麼做的時候,也是關起了自己的門。不論對下一代或上一代,只要關起門,就使自己的眼界更窄、出路更有限。
談接納(2)
其實我的兒子,也做過同樣的傻事。
幾年前,當我放國語歌曲給他聽的時候,他很不屑地搖搖手走了。但是,沒過多久,他到了臺灣,接觸了臺灣的年輕人,也瞭解了臺灣音樂製作的情況。
他突然改了,說臺灣同時接受歐美和日本的最新資訊,在音樂創作上有驚人的潛力和成就。
他為什麼會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因為他對臺灣開啟了心門。
用他們的眼睛看
“試著用他們的生活去生活,用他們的眼睛去看他們的世界。”
在研究落後民族文化的時候,我接觸到這句人類學的名言,也被它深深地影響。
我發現當我們嘲笑那些原始民族,為什麼只會插魚,不會網魚?為什麼對死人有那許多奇怪的禁忌時,常因為我們不瞭解他們。
每一個民族,都是人類,都經過千萬年的歲月,綿延到今天。我們會想,他們也會想。我們有我們的價值觀,他們有他們的價值觀。
我們應該諒解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和習俗,都有他們的道理。而當我們有了“文化諒解”,也就有了同情,以同一種情懷,同一個角度,去看這個世界。更可以說:
我們對世界的每一種文化,開啟了心門。
新人類的語言
開啟心門,真是太重要了。
無論多忙,我每天總要抽時間看報紙、看電視、看雜誌,也常常借錄影帶回家欣賞。
看報紙的時候,我不但看大新聞,也看小小的分類廣告。因為在那裡,我可以見到許多“社會角落”的動態。
看電視的時候,我常轉到服裝表演的頻道。雖然知道自己不會,也不敢穿那樣新潮的衣服,但我要看看現在流行什麼,我相信那流行一定有它的道理。我可以不跟,但不能不知。
看雜誌的時候,我會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