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7章 玩家們的理論

冒險者們對待兩個珠光寶氣的骷髏架子和對待兩個大美人(無論性別)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如果觸發不了什麼隱藏任務、特別任務,那麼除非能據為己有、賣了換錢或者是換裝備,否則對玩家來說就是特殊一點的奇葩建模,看一看樂呵樂呵就完事了,最多會被評價一句諸如‘性格有趣’、‘還挺好玩的嘞’之類的評價。 但一家子美人NPC,那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遊戲的劇情編的極有意思,NPC人物性格活靈活現,每條人物線都很完整。據說又是用的AI演算,不會像其他遊戲的NPC那樣,對玩家的各種言語只給出某些特定的臺詞,多問幾句就穿幫。 製作組並不遮遮掩掩他們的‘黑’科技,卻也似乎並不想玩家太過關注這些。玩家們也很能理解,這些畢竟是人家的商業機密,哪能一股腦的告訴玩家,那製作公司還要不要做生意了? 玩家只負責玩遊戲,製作組能做出好玩的遊戲就算是對得起玩家,並沒有義務把怎麼做出這些遊戲的心路歷程甚至是遊戲原始碼都剖給玩家看。 正常玩家也沒有興趣管這些,會研究這些的,多半是想要抄襲複製的友商。 不過從製作組透露的隻言片語來看,一些喜歡鑽研(好事)的大佬玩家們也有了自己的理論。 在本源世界,用腦電波或生物電流輸入視覺等感官訊號、用AI智慧進行對話、生成影象乃至於影片確實都是已經存在的技術,但此前從未有人將兩者結合,還用在遊戲方面。 論起原因,前者無非是成本投入過大,零零散散的小問題過多,使用者體驗感奇差,後者則是因為演算的基礎資訊庫的版權來源問題存在爭議,導致這些技術有價無市或是很難進行產出。 和大多普通人的理解不同,世上不是什麼技術發明都是有用的。各國的民間‘科學家’到處都有,也不乏網紅,做出來的無非是些派不上用場的鋼琴燒烤機、能把人打出腦震盪的洗頭機……稀奇古怪的離譜東西之多,之前有其他國家還將之拍成了綜藝,發明沒火,綜藝卻火了。 這些‘科研’專案,大概只有錢花不出去的王O魚會投。 就比如說是腦電波生物電流輸入訊號這種技術,有好事的玩家去查了一下,發現真有人在很多很多年前就研究出了這種技術。但是這項‘民間技術發明’的使用限制極多。 它只能在睡夢中使用,使人做夢,不能輔助盲人、聾人作為視覺、聽覺的替代,也不能作為真正的腦機介面,甚至不能像《盜O空間》那樣在人的潛意識中種下思想的種子。 簡單來說,就是它無害,可真要用起來就哪哪都受限,對正常人來說屁用沒有。 老實說,光看這技術說明,大概會覺得它和‘考試前一晚在睡覺的枕頭下塞進課本,就能把書裡的知識傳進腦袋裡’一樣離譜。 這一技術如今已經被人獨家買下,雖然購買合同和購買時間和技術具體內容等是保密內容誰也看不到,但技術權利的當前獨家持有者是能在產權局的官方頁面上看到的,正是這家遊戲公司。 玩家們只能感嘆這家遊戲公司是有點眼力見的,能把這種一兩千塊都賣不出的破爛技術改造應用,玩成VR遊戲用來‘虛擬’現實的核心技術,這得多牛逼? 當然,這款遊戲的‘虛擬現實’確實和普通意義上的VR是有區別的,從體感上來說或許分辨不出,但從技術上來說只是一種感官欺騙。 只是,‘虛擬現實’這個詞的原本意思就是用某些欺騙感官的手段模擬創造虛假的現實體驗,那麼被欺騙的是眼睛還是大腦本身,有差別嗎? 再說AI科技,市面上那些開源的AI工具都能實現自己演算和迭代,即‘自我成長’,但做AI最難的部分不是在‘它會成長’,而是要教導AI,向AI投入大量基礎的資訊讓其生長演化,告訴它‘對’與‘錯’,再引導它發展的方向。 目前爭議最大的部分,就是這些基礎資訊的版權問題。 但這家遊戲公司顯然是自己養著極多原畫師以及作曲家的。玩家中不乏各種畫手大佬和歌曲製作大佬,近年來隨著AI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