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他在靈州城下險些為了點財物給王爺砍了腦袋。對於王爺屬下的戰鬥力也是深有體會的,自知不是對手,可又不能不聽,便領兵去轉了一圈,以趙勇已經率兵遠遁不知去向為名繳令,趙構也是無可奈何!
而此時大元帥府雖未和秦王府翻臉,但是前往汴京稱帝是不可能了,金軍雖已北還,但是還在黃河一帶徘徊,如此形勢,真是兩難。而現在秦王救出了大批宗室,惹怒了金軍,他們正調集大軍圍剿,這引起了趙構一夥人的恐慌,擔心金國如果勝了秦王軍,鐵騎如果乘勝東進,再度南下,只怕濟州也很不安全了,於是他們又商議是否繼續南下去宿州,其意圖便是如果局勢繼續惡化,則趕快往南、往南、再往南…
第一百二十四章 虛虛實實
正在趙構這些人惶恐不安時,又有壞訊息傳來,在翰離不大軍的強攻下,剛剛被秦王軍收復的真定城再次失守,退入贊皇山中,隨後追擊的金軍將秦王圍困在山中,兩軍轉入對峙,正在進行談判。而轉到河北東路的宗翰部,走到滄州,突然掉頭與在後追擊的秦王軍趙勇部激戰,秦王軍在會戰中失利,不得不退到大名附近,金軍轉守為攻,趙勇向在濮州的帥府軍求援。
本來形勢一片大好的河北戰場突然逆轉,秦王軍遭到嚴重損失,讓趙構、汪伯彥和耿南仲一夥的又喜又憂。喜得是秦王失利,對己方是絕大的利好訊息,一旦他戰敗實力大損,甚至是死於女真人之手,那麼眾兄弟被救出來又能如何,自己擁有十萬精兵,誰敢惹?
憂的是秦王如果遭到慘重損失,河北、河南形勢定會再度惡化,現在儲存實力是最重要的,那是將來立身的本錢,所以不但沒有派出援軍,而且準備按照事先的計劃南下宿州。
五月二十日,大元帥趙構釋出命令:本帥身為大宋臣子,日夜憂心、寢食不寧,現在諸路勤王之師已雲集河北,豈可坐視君父蒙難?即令各路將帥約期齊進,與金兵誓死一戰!
然而命令和行動卻是背道而馳,軍隊卻要開往宿州,而大元帥府計程車兵大多數是河北人,一聽說要南下宿州,立即產生了強烈的不滿。一時‘三軍籍籍’,都說招我們來的時候說是要救援東京,現在東京不去了。一再迂路南下,到底要帶我們到哪裡去?汪伯彥、耿南仲等人害怕士兵譁變。只得暫時作罷,趙構總算沒一口氣逃到東南。
東南不能去。河北不敢去,下一步如何行動卻成了問題。黃潛善等人商議一番,這樣下去必會軍心民心盡失,不如以保衛京師的名義前往汴京,一旦河北戰場失利,黃河不保,作為大元帥就可以護衛太后的名義控制京師將其挾持,那時就可逼其下詔讓康王即位,而且聽說京師調集了大批的糧草。便於就糧。
於是大元帥府再次傳令:河東、河北乃國之屏障,如今被金人脅迫,為保宗社,不得已而割地,而金人卻挾二帝北遷。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兩河之地,何割之有?現已命將帥出師聲援。兩河之州郡守臣,有能保一方國土。能力戰破敵者,當即授予節鉞。各州縣守臣可自行收納稅賦,任命將吏,授予一切事務相機處置之權。
這道命令可謂是利己害人。僅為給自己回兵汴京提供了一個好藉口,卻給局勢剛剛穩定逐漸統一指揮的河北地區帶來混亂,一些人必定會為了‘節鉞’之權鋌而走險。招兵買馬佔據城池,形成割據勢力。對中央政府形成挑戰,重蹈五代群雄爭霸的歷史。可對趙構不僅是為了自保而想出的權宜之計。還可以為他登上權力榮華的頂峰鋪出了一條道路!
………
五馬山就在這片燕南趙北的遼闊大地之中,整座大山山體為淺紅色的石英砂岩構造,是太行山在贊皇一段最東部的餘脈,和太行山平行而列,都是南北走向,突兀而起,一字排開,彷彿一條筆直的脊樑,支撐著縱橫川流,阡陌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