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上不必說,海上俄羅斯也是個菜。沒有旅順這個基地,單憑海參崴艦隊,實力非常有限。如果沙皇從歐洲另派海軍過來,沿途沒有一個補給基地,三萬公里海程之後,等待精疲力竭的俄國艦隊的,就是和日俄戰爭太平洋第二分艦隊一樣的下場——全軍覆沒。
為了俄國人,我也要打日本人。
最後,是為了關卓凡自己。
*RS
第一三八章 變局之關鍵
好兵是打出來的,軒軍是一支成長中的軍隊,這個階段的軍隊尤其需要實戰的磨練,進一步提高軍事技戰術水平,維持血性和殺氣。在更大規模的戰爭來臨之前,用規模適度的戰爭自我“淬火”,是一種最好的練兵的手段。
前文提到的,大規模渡海作戰,帶來的遠端輸送能力和後勤保障能力的提高,也會是徵日的重要成果。
還有,關卓凡認真地想過這麼一個問題:如果當時是在戰爭期間,兩宮皇太后會因為一個呂氏和他翻臉嗎?
不可能的。
通往最高權力的道路上,關卓凡需要更多的戰爭和軍功的“加持”。
“軍興”,是調動、掌控各類資源的最好籍口。打長毛,美國內戰,平回,剿捻,都說明了這一點。不久前的黃崖山之役也是一個很好的證明。透過這麼一個小小的戰役,前前後後,裡裡外外,關卓凡上下其手,直接間接地掌控了偌大權益;而徵日的規模和影響,又遠不是黃崖山之役可比的。
有時候,戰爭也是保持既有的地位和影響力的必由之途。
諸葛亮六出祁山,鍥而不捨,固然是戰略上以攻為守的無奈選擇,但如果沒有連年不斷的戰爭,在阿斗小朋友已經成年的情況下,諸葛丞相要維持自己的絕對權威,也沒那麼容易吧?
軍功,還是“進階”的最便捷的途徑。關卓凡想,打完日本,不出意外的話,俺該晉貝勒了吧?如果沒有這種成規模上檔次的戰爭,單靠“文治”,從關貝子到關貝勒,得熬多少年?
這是關卓凡為什麼要親自領兵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僅為取得軍事上的勝利,遣一大將,將一師人馬足矣。但那樣一來。徵日的“檔次”就下來了;而且,具體的軍功,也不關關貝子啥事了,他只有在後方“指揮機宜”的功勞——這個功勞。和直接帶兵作戰,可沒法比。
所以,徵日的規模要適當擴大;徵日的難度,對外宣傳的時候,要大加渲染。然後,順理成章地,徵日的部隊,關貝子不能不甘冒矢石,親自領軍。
當然,只有關卓凡才是穿越者。日本的情形,只有他了解得最為透徹,指揮作戰,只有他才能開金手指,事半而功倍;而且。戰爭要打到什麼程度,哪些“目標”必須清理掉,戰後又該如何措置日本各方各面,也只有他心裡真正有數。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關貝子親自領兵徵日,不算假公濟私。
理由如此充分。如果還有人認為這個日本不該打,俺就“呵呵”吧。
*
*
船到上海,迎來送往的繁文縟節官樣文章統統不表,關卓凡一顆似箭的歸心,已從碼頭飛回了清雅街的家。
入得府來,和扈晴晴、楊婉兒兩個夫妻相見。夫妻仨小別勝新婚,自有一番欣悅熱淚情愫,不過,亦難免小小尷尬:婉兒的肚子更大了,扈晴晴的小腹卻一平如舊。
關卓凡暗說慚愧:看來。我也不是百發百中嘛。
扈晴晴的如花笑靨之上,就掛了一絲悻悻,到了晚上,更是不能放過關貝子了。
關卓凡把禮物親手交給了兩位夫人——不是他自己的禮物,而是白氏和明氏兩位嫂子的。
白氏和明氏兩個,費了許多功夫,親手給婉兒肚子裡的孩子做了許多小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