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關卓凡沒有同意,原因還是前面那個,他暫時不想擴大打擊面。非但如此,還要爭取建立“統一戰線”。
反正恭王的把柄已經夠多了。
關卓凡現在朝廷裡邊還沒有自己的班底。一個是活總要有人幹,一個好漢還三個幫,自己沒有三頭六臂,許多事情還得依靠舊人去辦。一個是如果打擊面過寬,會引起過於強烈的反彈,自己剛剛上位,根基未穩,容易立不住腳;就算真能站牢了,也會牽扯過多的精力,畢竟,接下來最重要的任務是展開建設。
畢竟,還沒到大開殺戒的時候。
如果玩“結黨”這種把戲,“恭系”中的核心成員,如文祥、寶洌А⒉茇圭�父霰厝換岜磺3督�矗��沂椎逼涑濉1︿'也罷了,反正是關卓凡遲早要清理掉的一個人;但文祥和曹毓瑛兩個,關卓凡是要“爭取”的。
曹毓瑛不必說,關卓凡有把握他會倒向自己,成為一個很有價值的智囊;文祥是肯定不會背叛恭王的,但我也沒叫你出賣朋友,我是叫你為國家做事。
文祥此人,有擔當,有見識,有能力,有操守,是當時旗人中極罕有的賢者。關卓凡以為,如果要“排位”的話,當時的旗人裡邊,文祥當居首位,甚至超過恭王。
還有非常難得的一點,文祥是個“睜眼看世界”的人,關卓凡對他在原時空上的《密陳大計疏》印象深刻。
其中一段:“說者謂各國性近犬羊,未知政治。然其國中偶有動作,必由其國主付上議院議之,所謂謀及卿士也;付下議院議之,所謂謀及庶人也。議之可行則行,否則止。事事必合乎民情而後決然行之。自知其國以此,其觀他國之廢興成敗亦以此。”
文祥也承認,“中國天澤分嚴,外國上議院、下議院之設,事有難行”,但是,“義可採取”。
那是原時空光緒元年的事情,即1875年,距今不過十年。
關卓凡的印象中,這是中國的最高層領導,第一次議論議會民主制度,並給予正面評價,認為“義可採取”。
很難得了。
還有,文祥和關卓凡的這個“本身”一樣,都姓瓜爾佳氏,咱們哥倆才是自己人啊。
這個人,還是要想辦法攏在袖中。
蔡壽祺開始收尾,他寫道:“夫用舍者朝廷之大權,總宜名實相符,毋令是非顛倒。不然名器不貴,紀綱何由而振?朝廷何由而尊?臣不避嫌怨,不畏誅殛,冒死直言,伏乞皇太后皇上敕下群臣會議恭親王事。”
*(未完待續。。)
第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
蔡壽祺圖窮匕見:“臣愚以為恭親王若於此時引以為過,歸政朝廷,退居藩邸,請別擇懿親議政,多任老成,參贊密勿,方可保全名位,永荷天眷。”
就是說,擼光恭王身上全部行政職務,您啥都別幹了,回家裡待著,從三十二歲就開始養老吧。
至於“別擇懿親議政”的這個“懿親”,只有兩個選擇,一個醇王,一個關卓凡——是的,因為兩個嫂子認了醇王福晉做姐姐的關係,關貝子也算“懿親”啦。
能選誰呢?醇王急起來,可是話都說不利落的。
最後,蔡壽祺加了這麼一段:“即以為聖主沖齡,軍務未峻,不敢自耽安逸,則當虛己省過,實力奉公,於外間物議數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全篇都在痛心疾首,最後卻突然放緩了口氣,意思是:如果您這一次乖乖的,俺的板子就不會打得太狠,以後嘛,說不定還有機會為國家服務哦。
反過來理解亦可以:這一次您如果炸刺兒,就別怪俺們不客氣了。
這篇驚心動魄的大文章總算看完了,兩位御姐心潮澎湃。
終於定下神來,姐妹倆又把這份摺子仔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