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西方和龍陂的兩個張氏家族。
倍磊陳家在戚繼光的時代,前後有八百餘族人從軍,出過五十二位把總以上軍官,其中陳文印象比較深刻的,比如當時的陳氏族領,帶著義烏本地人士和前來開礦的處州人打了幾個月群架的陳大成,還有後來在萬曆朝時出兵朝鮮的陳蠶。
相比之下,其他幾家如田心王如龍、赤岸馮子明、東朱丁茂和丁邦彥、梘疇楊文通、青村金福、以及西方張氏的張希清,至於龍陂張家則多是千總、把總之類的軍官。
這些家族由於曾經在戚繼光的麾下風光一時,而隨著那一輩人老成凋零之後也漸漸沒落了下來,到了此間更是在滿清的苛捐雜稅和馬進寶的瘋狂搶掠下早已心懷不滿,自然對於將陳文所部的那支戚家軍的複製品迎到義烏一事積極非常。
宴席之中,陳文拿出了當年在酒桌上拉關係的手藝,頻頻向這些百姓代表敬酒,更是引來了一個在軍中的葉家子弟現身說法,將這支明軍自建立以來短短一年卻甚為輝煌的歷程一一說與這些各村鎮的家族族長,直聽得他們滿眼噴火。
宴席結束後,陳文便親自將他們送出了大門,又對著吳家和樓家的族長誇讚了一番吳登科和樓繼業的武勇、忠誠和功績,才算是完成了計劃之中上半部分的推銷工作,而下半部分卻要等到明天。(未完待續。)
第四十五章 複製(下)
經過了老營官吏和從東陽縣帶來的讀書人一整夜的奮鬥,陳文總算是得到了一個大概的數字。只不過,當他看到賬面數字和實際數字之間的對比後,還是不由得脫口大罵。
義烏倉儲的貪墨率和東陽相差無幾,分明就是一個師傅教出來的兩個師兄弟一般,真不知道該說他們些什麼才好。
可對於陳文而言,罵兩句也只是在房間裡發洩一下而已,今天的正經事還很多,根本沒有時間和他們浪費時間。當然,罵過之後,陳文還是暗自發了一頓狠,等王江前來匯合後定要勸說將這兩個狗官好生懲治一番,不管死的活的,誓要讓他們把吃進去的都給原模原樣的吐出來。
很快,根據昨日約定而制定的行程中出發的時辰就快到了,陳文連忙帶著一眾隨行人員自縣衙而出,直奔著孝子祠而去。
義烏一縣,始得名於秦王政二十五年,初名為烏傷,後屢遭更迭,由烏傷到到烏孝,再到稠州,直到唐武德七年才改作義烏,自此之後,再無更改。
無論是烏傷,還是烏孝,亦或是當下的義烏,其實取的皆是“秦顏孝子氏,事親孝,葬親躬畚鍤,群烏銜土助之,喙為之傷。”的典故,這個故事在西漢劉向的《說苑》、東晉幹寶的《搜神記》和南朝宋劉敬叔的《異苑》中都有記載。
而作為縣名之源,顏烏父子墓和俗名為孝子祠的永慕廟乃是義烏縣最為重要的人文建築,為後世歷代重修、葺建。尤其是在宋明,甚至到了滿清的光緒年間都有過對於永慕廟重修的記載。
陳文抵達時,那些士紳和鄉老早已在路旁等候。雖說時間應該剛好,但是約了人同來卻讓人家先行等候始終有些不妥。陳文連忙上前致歉,而那些士紳和鄉老們則紛紛口稱“不敢”,讓過了陳文的行禮。
眼見著人已到齊,陳文和那些士紳、鄉老們便步行向顏烏父子墓前走去。直至近前,一座上書著“孝德感烏”大石碑坊矗立於墓前,此乃是明弘治年間樹立的。只是這坊上卻也有一處近年的痕跡,乃是崇禎年間義烏知縣熊人霖所提的詩句:
“秦時孝跡感烏傷,過看停車拜道旁。卻問秦王封禪處,烏啼殘碣臥斜陽。”
自石碑坊下透過,便是顏烏父子的墓。只不過,此時的顏烏父子墓足足有四十餘丈的大小,竟宛如小山一般。
所幸既然決定了前來祭拜,陳文自然也是做過功課的。據他所知,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