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的義烏縣長官、縣學學官都以顏烏的孝德作為教化縣民的教材和榜樣。新縣令或知縣上任。第一件大事便是到顏孝子墓前祭奠,“展拜墓下”且“禮容甚肅”。同時,給孝子墓添土,作為教化民眾的表率和一項首要措施。久而久之,這顏烏父子墓也就變得越來越大,直至今日這般規模。
行至墓前,陳文肅整了下衣冠,便在從人將準備好的祭品擺放妥當後。誦讀了一篇簡短的祭文,並且在誦讀完畢後帶頭整衣下拜。可謂持禮甚恭。而在完成了接下來的添土儀式後,陳文便在縣城士紳的指引下前往墓東野山背的永慕廟。
永慕廟的廟名乃是南宋理宗皇帝所賜,最初由受命帶回匾額的義烏後宅鎮曹村人康植在墓東修建了幾座房屋以擺放牌位。後來到了景定二年由時任義烏知縣李補採納當地百姓要求修建廟宇以彰顯顏烏之孝的意見,籌集銀兩,指派簿曹陳寧祖主持,會同鄉紳樓思問等四人。選擇廟址,動工興建。到第二年竣工後,屢經修葺,直至今日。
只是陳文看到的永慕廟,卻已然顯得有些破敗了。其實這也並不鮮見。如今乃是蠻夷竊取華夏的亂世之秋,義烏在滿清的治下已經數年了,苛捐雜稅年年皆有、縱兵擄掠歲歲常見,義烏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對修葺廟宇的事情自然也就不及承平之時那般上心了。
參拜過顏烏的牌位後,陳文便離開了孝子祠。此刻已至正午,他所性於道旁的空地上與眾人席地而坐,吃著攜帶的乾糧飲水就著昨天的話題繼續暢談。
昨夜陳文以著義烏本地子弟現身說法的方式將這支大蘭山明軍,尤其是陳文麾下的南塘營做了一番介紹。雖說所有人都聽得極為入神,但是陳文也注意到了對於重建戚家軍這個口號和這支基本上完成了複製工作的南塘營,城外的鄉老們所表現出來的關注遠高於縣城計程車紳;而縣城計程車紳則更加關注於這支明軍中的文官操守和軍紀方面的東西
陳文很清楚,這些士紳之所以與那些城外的鄉老們共同引明軍進入義烏,其實更多的還是對於滿清苛捐雜稅剝削和金華綠營劫掠地方的怨恨,歸根到底脫不開利益二字。
於是乎,他透過宣傳大蘭山明軍和這支南塘營的歷史,可是使當地士紳百姓瞭解到良好的軍紀乃是這支軍隊的傳統,而不是刻意做出來的偽裝。如此對於飽受清軍搶掠的當地人而言,自然也更能贏得他們的擁護。
而拜祭孝子祠,除了可以以此加深本地人士對於明軍的良好印象,還可以透過“顏烏孝感天地”的“孝”引到常常與其並稱的“忠”,乃至是儒家的思想理論,從而讓義烏社會上層的縉紳和讀書人從感情上傾向於明軍。
孔老夫子的理論中“夷夏之防”乃是極為重要的政治主張,“夷狄之有君,不若諸夏之亡也”、“內諸夏,而外夷狄”、“微管子,吾其被髮左衽矣”之類重華夏而輕蠻夷的文字可謂比比皆是。對於這個時代的人們,絕大多數從感情上還是堅信皇明這個已經延續了兩百餘年的王朝才是漢家正統,滿清再怎麼包裝也不過是一群韃子而已。
如此一來,無論是從感情上,還是從物質上,本地計程車紳自然也會更加傾向於加大支援明軍的力度。以保證其能夠將清軍隔絕於外,而這便是陳文代王江、孫鈺拜祭孝子祠的最為重要的目的。
陳文與本地士紳鄉老之間的暢談到了下午便結束了,而這一系列活動能夠收到的成效卻起碼要過幾日才能顯現出來。
到了明軍佔據義烏起的第三天,針對戚宅裡的佈置也早已完成,陳文帶著部下一早就趕到了這裡。
所謂戚宅裡,也叫大夫第。乃是戚繼光斥資修建的戚氏宗祠。當年戚繼光就曾經在此募兵,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