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樣的話,才放心,放心之後,正好國君有問題想不開,才跟莊子說,你用筆名吧,叫戴晉人。

主持人:那我們基本上就可以把戴晉人當成莊子了。惠施推薦戴晉人來覲見,起到什麼效果呢?

傅佩榮:就是前面我們說到的蝸角之爭,戴晉人到堂上就說,有一隻蝸牛,頭上兩個角,一邊叫做觸氏,一邊叫蠻氏,等於是兩個部落。這兩個部落打仗,殺來殺去,一打就是十幾天。但是,再怎麼打仗,也不過是佔到蝸牛的一個角而已,有什麼好爭的呢?魏國國君聽了說,你跟我開玩笑吧?你在講什麼我聽不懂。莊子說,請問,天地四方有邊界嗎?沒有邊界吧,天地四方那麼大,簡直是無窮的。那麼魏國很小,魏國的首都是大梁,大梁裡面有魏王,更小吧。你跟別人爭,從天地、整個宇宙看起來,那不是跟蝸牛角一樣小的地方嗎,何必爭呢?魏王聽了之後,就釋懷了,然後把惠施找來,因為惠施推薦有功。魏王說,這個人真了不起,應該比堯舜厲害吧。結果,惠施怎麼說呢,堯舜算什麼,戴晉人的功力比他們還不知高了多少倍。這個惠施自從莊子說他不搶他的宰相位置之後,什麼都好談了。

義與利之間(7)

主持人:如果戴晉人真是莊子的話,惠施的態度倒很有意思了。我們從莊子的故事當中,經常看到惠施跟莊子辯論,辯得不可開交,現在吹捧起莊子來,也是不遺餘力。那麼這個故事,如果放到我們今天的義與利當中的話,能夠說明點什麼?

傅佩榮:它的意思是說,利是一個有形可見的土地之爭,這個城給我,那個城給你,這個利對國君來說,恐怕很在乎,但是從整個宇宙來看,土地算什麼呢?想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那你應該順著自己的生命的自然的要求,讓自己活得開心一點。如果你開始為國事煩惱,將軍獻策要打仗,外交官就說要講和,然後第三個人又說我們都在搗亂,弄到最後,不是天下大亂嗎?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從這裡就可以得到啟發。

主持人:那麼,這裡麵包含了一個資訊,就是遇事不爭的問題,《老子》當中有一句話——“天之道,不爭而善勝”,莊子是不是想說明這個道理?可是我們現實生活當中,面對很多利益的話,我們能不爭嗎?

傅佩榮:我們比較喜歡這個社會上,有明確的規範。譬如說我是老闆,就定了獎懲辦法,你達到什麼樣的功勞,就有什麼樣的獎勵辦法。這樣一來,每個人都知道往哪裡走,你大概會有什麼樣的待遇,而不要經常隨著老闆的心意,大家去猜測。在人的社會就照人的社會來,莊子絕對沒有反對,他希望這個社會,我是外化,與別人化成整體,讓別人都不要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這是他的原則。莊子的目的是要我們保持內心裡面屬於真實自我的這一點,這一點不能儲存的話,等於是你得到的也比不上你所損失的部分。

主持人:那麼最後您能不能給我們明確一下,在莊子看來,這個義與利之間該如何取捨?因為現在我們很多人可能出現的是見利忘義,也可能出現有一些人是捨生取義,莊子怎麼看?

傅佩榮:在這個地方就可以說,你要見到利,是小利,還是大利?小利大利怎麼分呢?小利就是自我中心所得的利,你得到這個利,別人就對你有各種意見了,因為你得到,別人就沒有了。那大的利是怎麼樣的呢?是非自我中心,就是我做的一些事是我該做的,該做的就是我的義,做了之後,得到的結果也算是利,所以這個利是我該得的。那麼這個之外你不要有其他太多幻想,尤其是不要貪非分之財,希望我運氣好一點,有一些財運等等,因為這些東西可能使你迷惑本性。所以在莊子來說的話,他會強調,你要把這個求利的心從自我中心化解,變成非自我中心,然後依照“義”,即社會規範,我做的時候在任何地方都不能避開的,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