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前面那個借貸提的不錯,跟後世的銀行貸款是一個性質的。但是關於收購產品,賣到海外殖民地區這是**裸的抄襲朱慈炅的經濟殖民觀點,只是換了個說法而已,朱慈炅對他表示強烈的鄙視。
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計
和一眾親信商議之後,朱慈炅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發展經濟的手段太多了,像發展農業提高糧食產量,大力發展經濟作物;像發展工業提高生產力,大力發展私營經濟;還可以養牛養馬、植桑養蠶。。。。。。
總之,方法很多,除了推廣蒸汽動力,大力提高生產力,需要工部研製大量民用機械,其他的其實都很簡單,各地都可以自己搞,但是,為什麼大明的經濟卻一點起色都沒有呢?
這幾年大明的經濟可以說完全沒有發展,國庫全靠金陵抄沒的江南士大夫集團資產填充,軍隊的軍餉全靠日興隆商號和大明西洋商貿賺的錢在維持,大明的稅收光夠維持朝廷的日常開銷,一點結餘都沒有。一年兩年如此也就罷了,五六年了,年年如此,這就說不過去了。
原因朱慈炅很清楚,從朝廷六部到地方州縣官員,大家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皇上抓哪裡,哪裡就有起色,皇上不過問,他們就混日子。
像兵部,他沒抓之前,就遼東三十萬大軍還有點戰鬥力,其他地方的軍隊就連日常操練都很少搞,打起仗來跟塊豆腐一樣,一碰就散,崇禎朝的時候就很明顯,一百多萬大軍竟然被滿清十幾萬軍隊打的抱頭鼠竄,最後國家都亡了。
這幾年他一抓,六個軍團直接打的後金和蒙古聯軍抱頭鼠竄,現在後金都快被他給滅了!
像工部,他沒抓之前,這個部門就好像空氣一樣,沒有一點存在感。這幾年他一抓,王恭廠紅紅火火,製造的兵器效能優良、質量過硬,連列強都比不上,現在更是蒸汽動力火車都造出來了,先進的風帆戰列艦也開工了,還準備研製各種民用機械,促進生產力發展。可以說完全從一個邊緣部門,變成了大明朝廷的核心部門。
其他部門呢?就通政使司出了個《新京報》,辦的紅紅火火,完全掌握了輿論的喉舌,但這也是他一手抓起來的啊。他沒過問的部門,現在基本上就是空氣般的存才,你要問有沒有,那肯定有,就像人離開了空氣活不了一樣,朝廷離開了這些部門也運轉不了,但是,要問功績,一點都沒,他們還真把自己當空氣了,維持朝廷運轉就行了,一點都不思進取。
這樣下去肯定不行,大明的崛起不能光靠兵部和工部,那樣等於單腿在前行,根本就走不快。
怎麼辦呢?難道把他們全撤了,換上這兩科的進士?這樣肯定也不行,整個大明光六品以上的官員恐怕就不下一萬,而這兩科的進士才六七百,連個零頭都不夠,再說也並不是所有的官員都一無是處,大環境使然,他們只是隨波逐流而已,說不定換個積極進取的大環境,他們當中有的人會比畢懋康、宋應星等人還厲害。
這個問題的確讓人頭疼,這幾年朱慈炅一直在發展軍工,整頓軍隊,要說政治手段,他還真沒研究過,這吏治怎麼整頓,他想了幾天都沒想出個切實可行的方法來。
正當他為此頭疼不已時,事情卻突然來了個大逆轉,這天他正在私人書房胡思亂想,外面曹化淳突然來報:“啟稟皇上,吏部尚書楊嗣昌和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求見。”
朱慈炅聞言,不由眼前一亮,吏部和都察院不都是管官員的嗎,這個吏治怎麼整頓他們應該清楚啊!於是,他迫不及待的跑到御書房,把兩人召了進來。
沒想到,他還沒來的及提問,楊嗣昌反而問起他來了,這楊嗣昌一走進御書房便一本正經的行禮道:“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