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韃子的鐵蹄上痛苦呻吟,林純鴻卻手握重兵,不思殺敵。
於是,盧象升一字一句地吐出兩個字眼:“狡辯!”
陸世明拱了拱手,道:“林都督出於何種原因頓兵不前,姑且不談,只是總督大**在旦夕,還請稍稍屯兵數日,再請進兵!總督大人乃國之柱石,萬馬齊喑之時,唯有總督大人奮不惜身,決然站出,與韃子大戰數場。如果大明沒有了總督大人,損失可比殺幾個韃子大多了。”
盧象升見陸世明一再勸諫他惜身,臉色總算好看了點,放緩了語氣,道:“非本督不惜身,唯韃子欺我大明無人,肆意毀邊牆入關。抗擊韃虜、遮護黎民,本督既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人,本督欲與韃子決一死戰,實乃形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
陸世明心裡嘆了一口氣,暗思道:都督說得對,僅僅拿為國惜身,根本無法阻止盧象升去送死。
無奈之下,陸世明說道:“韃子勇悍,入關之精銳騎兵,超過五萬之眾,僅靠荊州軍五萬多步兵及少量騎兵,著實沒有勝算。林都督日日憂慮,恐不是韃子對手,思來思去,覺得唯有與總督大人協同,由荊州軍迎韃子兵鋒,總督大人率兵攝其後,前後夾擊,方才有勝算,不知總督大人可有意否?”
盧象升怦然心動,林純鴻所提出的,如果能付諸行動,的確是給予韃子最大殺傷的最好方略。想到荊州軍在遼東還有一萬多兵力,盧象升忽然臉上泛出了潮紅:如果再令遼東半島的荊州軍出擊,牽制瀋陽之韃子,容大明邊軍從容調兵,很有可能將五萬餘韃子堵在中原,永遠回不了遼東。
不過,盧象升多年軍旅生涯,哪能不知這僅僅只是理想情況?首先,大明邊軍從容調兵,這點就難以做到。大明邊軍互不統屬,忽然要求他們協同一致,共同抗敵,這幾乎不可能。再者,自己手頭能動用的兵力又少了六七千人,滿打滿算,才剛過萬餘,而且楊國柱和虎大威隨時都有可能被兵部調走,如此單薄的兵力,如何談得上前後夾擊?那僅僅只是個笑話而已!
更關鍵的是,他本人率兵攝在韃子後面,一直不戰,楊嗣昌、高起潛又會出什麼么蛾子,誰又料得到?
盧象升忽然醒悟過來,對著陸世明說道:“林純鴻是怕我前去涿州送死,方才令你說出前後夾擊之策的吧?此策壓根不可行!”
陸世明還想再勸諫盧象升,卻被盧象升揮手製止。盧象升斷然道:“不用再說了!本督意已決,只是希望慶都之戰後,林純鴻能看到朝廷之艱難,黎民之痛楚,心裡少存些私心雜念,多點忠義之念,為黎民蒼生多謀點活路!”
……
第二日,盧象升毅然率兵前往慶都,與豪格展開了死戰。
章節目錄 第五百零五章 殉國
老天爺似乎和盧象升開了個玩笑,當他存了死志,試圖在慶都與豪格決一死戰時,關寧總兵祖大壽率領三千鐵騎趕到,投入戰場。
與此同時,盧象升還發現,在慶都的清軍兵力並不多,滿打滿算不過千五,充其量算得上劫掠分隊,豪格的主力不知去向。
盧象升大喜,立即親身上陣,與韃子騎兵展開了慘烈的衝撞。楊國柱與虎大威見清兵兵力少,明軍兵力雄厚,又有關寧鐵騎在一旁相助,士氣大漲,皆奮勇殺敵。
一番大戰後,韃子丟下幾百具屍體,往東突圍而去。
自韃子突破青山關、密雲之後,明軍終於取得了難得一見的小勝。
正當盧象升籌備再戰時,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更大的陰雲撲面而至,壓得他幾乎喘不過氣來。
豪格去哪裡了呢?
原來,多爾袞瞄準了保定府東南的高陽縣,臨時將豪格調至高陽附近,一同圍攻。高陽城小、民窮,又沒有處在交通要道上,多爾袞之所以糾集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