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在元明清的時候,宮中養大象,而六月六這一天,被定為‘洗象日’。

那天從宣武門引著大象出來,到城南牆根處讓大象們洗澡。這天周圍還搭棚,為了官員監管洗象。

各種攤販早就來佔好位子,附近的酒樓也都準備好。到時候百姓們根據經濟實力,有錢的在酒樓上看大象,錢少的就這路邊小攤吃上一頓,熱鬧熱鬧。

看著大象戲水,吃點東西,末了還能去吃一頓齋飯,聽一次講經,生活也是挺有滋味的。”

“那日子是不錯。”大蛇砸吧嘴回憶了一下,以前好像參與過的樣子,“我記得那個齋飯味道還行。還有什剎海邊上的蓮藕,在這個時節也能吃了,加上一些冰,這生活就倍爽。”

“可就沒人關心一下那個蟲王的事情嗎。”青煙還是耿耿於懷。為什麼後來會有滿村爬蟲的可怕景象。

“一種祭祀的反效果?封印失效?”陸胖紙猜測,“這事情說不準,也許當初是人們與蟲王有過約定,每年會進貢給它什麼,它保佑莊稼豐收。但是後來人們失約了,世間哪有什麼便宜的事情。敢與異物做交易,就一定要信守承諾,它們可不是人,不會允許出爾反爾。一旦違約,那就要以命相抵了吧。”

畢竟從前誓言的力量,又是祭祀這樣的力量,是很可怕的。

它可以讓一方昌盛,也能讓一方消亡。

作者有話要說:

☆、“五月五六月六”·端午賜扇

“那我說說五月五的事情吧。”雲子諾接過了話題。

如今說起這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大家想到的先是粽子,吃的總是第一位的。然後再是屈原,也許是因為最後吃飽喝足了,要運動一下那就划龍舟吧。

但是對於最初究竟為什麼要過端午這一天,大家都忘得差不多了。但那不單單是為了紀念屈原。

話說端午,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日子呢?看看這兩個字就明白了。

“端”與“初”同義,“五”與“午”相通,按著地支推算,五月為“午”月,所以初五日為“端午”。

這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呢?這說明了人們要進入一個苦難的時節了。

從先秦起就有“惡五月”的說法。在《禮記月令》可以看到,“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

說五月這個季節是,“陰陽爭,氣血散”,“暖氣始盛,蟲蠹並興”。

後來了有著“善正月,惡五月”的說法。從農曆五月開始,天氣開始逐漸溼熱,蜈蜙、蛐蜒、蛇、蠍、蚊、蠅之類肆虐。多有病毒瘟疫,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因此是五月被視為“惡月”。

端午處於五月之初,自然也被視為“惡日”。

有一個人更讓這一天充滿了濃郁的歷史色彩,他就是屈原。

在公元前278年的這一天,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投汨羅江而死,大家為了紀念他,開始積極地過起端午節。

“所以在這一天,我們能做的當然不只是吃粽子,”雲子諾看了一看吃貨大蛇,“過五月五的本意,其實是要驅趕病害。為此,人們紛紛貼上鍾馗的畫像,並將紅紙剪成葫蘆或者五毒的樣子,用來鎮宅。也會將菖蒲、艾草插在街道門旁,以來驅邪。”

鬱陽也補充著,“此外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單就北平來說吧,元代的時候,大都城內要舉行‘賽關大會。’這是說人們將會用各種獸皮縫製、染繪成關羽的樣子,然後齊聚在一起展示這種畫像,進行比賽。著大抵是因為他們極為重視義氣,所以對於關羽極為推崇。

而明代以來,端午節又是女兒節。那天少女佩戴靈符,頭簪石榴花,而已經結婚的婦女歸寧回家,所以稱為女兒節。這個習俗一直保留到了建國初年。

明清的時候,人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