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強,再做大
從巴盟農墾返回九泉後,郭陽讓人收集了國內近期奶業和種業的一些期刊和報紙。
挨著挨著看了起來。
種業領域,因為《種子法》出臺的緣故,各類種子公司忙得是不亦樂乎。
但郭陽總感覺種業有點呼聲大,行動慢。
『官辦官營』的種子集團公司忙著上市,但這類公司缺乏激勵機制,很難避免滋生腐敗現象,沙洲種業就是代表之一。
國有公司忙著改制,但難以下崗的冗員依然是沉重的包袱。比如說縣級種子公司人員多達200-300人,真正幹活創造利潤的也就七八人。
除此之外,科研單位忙著開公司,民營企業忙著競爭,區域種子公司忙著抱團取暖,業外資本忙於併購。
全國種子公司條塊分割丶支離破碎,絕大多數種子公司或育種單位都存在產權不清丶管理混亂的問題。
對天禾種業來說,只需堅持既定的種業戰略規劃路線即可。
這時候在國內大規模併購,似乎並不是明智之舉。
而在奶業領域,則是處於群雄並起的戰國時代。
光明乳業和伊利集團在業界的擴張很快,許多業外的資本也紛紛湧入。
但2002年乳業最令人矚目的卻是新希望的入局。
而當看到新希望的資本運作時,郭陽不由愣神了許久。
2001年下半年,新希望誤打誤撞的完成了對川省陽平乳業公司的收購重組。
但隨後一年裡,被收購的陽平乳業表現出了良好的業績。
也許正是陽平乳業的巨大利潤讓集團領導眼前一亮。
從2002年開始,新希望耗資4億多元透過收購丶兼併丶改組丶合作等方式控股或參股了12家當地排名第一或地方的地方乳品企業。
比如徽省白帝乳業,蓉城華西乳業,渝市天友乳業,雲省鄧川蝶泉乳業,此外,吉省丶杭市丶冀省丶魯省……
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新希望集團就初步完成了在全國乳業市場的佈局。
新希望集團當年在飼料業的強勢併購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也奠定了集團在飼料業的領先地位。
如今,想要用同樣的資本運作方式在奶業市場取得領先地位……
郭陽起身踱步到窗戶前。
不知何時,大地已被渲染成一片雪白,建築丶樹木也戴上了雪帽,木雕也變得格外可愛。
如詩如畫的雪花,依然從天而降,讓這座地處西北邊疆的小城越發莊嚴肅穆,安詳靜美。
郭陽意識到了苜禾和天禾現有管理的侷限性。
攤子越鋪越大,投資的專案丶員工人數也越來越多。
但可能是上輩子搞種植帶來的毛病,小農思想根深蒂固,自私的心理因素始終抹不去。
導致郭陽很多事情都喜歡親力親為。
上輩子是種植戶,大面積種地的風險很大,幹好了豐收,幹不好絕收,所以親力親為更為靠譜。
尤其是施肥和打藥,前世郭陽基本上都不假借於別人之手。
就算是無人機飛防,到最後他都是自己來。
幹農業,就別太把自己當老闆,太依賴於請人用人,請的人就相當於是在分擔自己的利潤。
而農業本來就利潤小,風險大,稍微有點波折就會越陷越深。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跟誰有仇,就叫他搞農業。
他意識到自己把前世的思維和習慣帶到了現有的管理之中。
很明顯隨著規模的擴大,這一套有點不適用了。
但新希望資本運作模式就適用嗎?
苜禾農牧和新希望集團的戰略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