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故事,所以要加上一個孝字。紅鳶聽了連連點頭稱是。
石堅知道後也感無奈,現在大宋最講究孝順,任何事只要和孝字沾上邊,立即變得神聖無比。
七月初,汪銓被調任嶽州擔任知州。宋朝官員經常調動,他的調任也很正常,不過汪銓為官清廉,這一天還來了許多人相送。汪銓一一和他們告別,正要動身時,人群突然安靜下來。
他們眼睛全看向一個方向,那個方向來了三個人,一個年幼的少年推著輪椅,輪椅上躺著一個老嫗,邊上還站著一個筆吟吟的俏丫環。
那個少年可不正是閉門不出,難見蹤影的神童石堅。此時石堅生活安定,加上他刻意每天早上煅練,雖還是瘦弱,但比前兩個月好多了,加上他本來生得好看,濃眉星目,步伐沉穩,一身幹潔的白衣隨風飄飄,一時讓眾人都看得痴了。
有許多大大嫌小弟更新慢了,要求爆發一下,今天小弟就給各位大大一個小小的驚喜。不過小弟這本書這周衝擊新書周榜,還求大大們賞一點票。今天晚上五六點鐘第三更,十一點鐘第四更。決不食言。
( )
第十六章 後樂
石堅祖母腿摔斷的這些日子,他只收了一個人的禮,那就是汪知州特地從江寧府請來的名醫,雖然這個名醫也醫不好老嫗的腿,石堅還在心裡感謝汪知州。所以他才來為汪知州送行。
石堅一拱手說:“晚生祝汪知州一路順風。”
汪銓連說謝謝,他看著石堅,心想果然少年英氣過人,李舉人當初怎都看不到這個人呢,現在每半個月主動將女兒送到人家“團圓”,惹得鄉人笑話。他都懷疑石堅自投奔李家後,李恆有沒有看過這對祖孫,否則這樣一個人物,他都沒有注意。
石堅說道:“聽說汪大人調任嶽州,恰巧先父也在哪裡供過職,先父還帶晚生去過,晚生對哪裡依稀有些印象,特別是那裡的一處名勝,叫岳陽樓頗為壯觀。現在為大人作一辭文,祝大人以後步步高昇。”
“大妙,”汪銓聽了大喜,這少年除了在李府那三幅作品,以及自家門前碑帖和太白樓那首小詩,竟惜墨如金,從來不為別人寫字。可大家知道這少年性格孤傲,品行高潔,也沒有人生氣。現在主動少年幫他作辭,他能不高興。況且大家都看過他寫的詩詞,可沒有看過他的辭文。
他看到少年用又了一種書體,這種書體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讓人看了覺得丰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雲卷舒。這時圍觀的和州官員和鄉紳都大叫了聲:“好!”
能不叫好嗎?這可是明代大師董其昌的書體,連一代大帝康熙也愛不釋手。
他們就看到少年寫道:
祥符九年夏,汪知州遷嶽州。恰予先父曾於嶽州供職,予幼時隨至之,先父攜小子登岳陽樓一遊,至今猶記也。今送別汪知州,特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