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地,親自檢驗音響效果。讓他們幾位站在舞臺的不同位置,自己跑到臺下觀眾席五六排處坐下,對臺上的人說:“每人唱一句‘勸千歲’”。“勸千歲殺字休出口……”臺上每人按次序唱了一句《甘露寺》的西皮原板。“好!”馬連良大步向劇場中部走去,他又說:“每人念一句《群英會》的上場對兒。”“運籌扶漢室,參贊保東吳。”臺上的人又依次唸了魯肅上場的兩句臺詞。“好!”馬連良又大步流星地走到劇場最後一排的角落位子上,大聲地說:“念《空城計》的引子!”“羽扇綸巾,四輪車……”“諸葛亮”們依次“出場”。“好!”一聲出口,馬連良不見了。一會兒,“唱一段流水板”的聲音從高外傳來,幾人抬頭一看,馬連良已站立在二樓的中央了。

第三章 步入輝煌(11)

舞臺橫寬,縱深較長。像演《安天會》這樣的大場面戲絕對施展得開。臺前端左右各有一個大的“碧紗罩”,紗罩外面上畫有藍白色相間的雲龍圖案,外面觀眾看不見裡面,裡面的人卻能看到外面。靠下場門的“罩”內是樂隊。靠上場門的那一個,放舞臺桌椅,或演員趕場時換行頭之用。

為了新新大戲院的開幕,馬連良鄭重其事地特製了一幅舞臺上用的幔幕,戲班人稱“守舊”。說起這“守舊”,還有一段古。在20世紀20年代,上海夏月珊、潘月樵等人在“新舞臺”演出時,許多新戲皆使用了大型佈景,真實道具。這些新戲通常放在大軸的位置,佈景片子吊在舞臺的上空,非大軸位置的戲,多為傳統劇目,不用佈景。就讓師傅們從上空放下一幅軟片佈景,左右各畫兩個門框,有門簾,分為上、下場門,中間畫一個“獅子滾繡球”或者“永珍回春”等圖案,師傅們習慣地稱之為“繡球”。北方來的演員問上海師傅這種軟片叫什麼,浦東口音回答“繡球”,與“守舊”音相似。北方人聽後就說好,他們演新戲有花園、客廳是新意兒,我們墨守成規,用上、下場門,叫“守舊”正合適。就此傳開,成了固定名詞。

馬連良早在1932年時就廢除了上、下場門形式的演出了,這可以說是個創舉。同時他自己設計並使用了兩邊兩層邊幕,後襯一幅幔幕的新型“守舊”,開創了演員從兩側邊幕上、下場的新型演出形式。使京劇舞臺有了新的格局,一直沿用至今。這次他專門請金石影拓專家張海若先生設計了以秋香色為襯幕,上面繡藍色的車馬人,圖案來源於“漢武梁祠”中的石刻壁畫,作為舞臺最正中的幔幕。兩側兩層邊幕及臺上桌圍、椅帔等均為同樣圖案,前面加有一層沿幕,沿幕有杏黃色穗子,下懸五個小型宮燈。這堂“守舊”佈置以後,舞臺氛圍頓時古色古香,充滿中國文化韻味。開幕當天大幕拉開之後,觀眾立馬被如此新型的“守舊”所吸引,人沒上臺,大家先給“守舊”叫了一個“碰頭好”,這也是中國京劇史上的一個“第一次”。

按照馬連良的意見,開幕儀式中廢除了“破臺”等梨園老例,免去了跳五鬼、殺雞滴血等陳規舊習,辦得隆重新穎、多彩多姿。於1937年3月7日晚7點整,舉行揭幕剪彩儀式。一時衣香鬃影、冠蓋雲集。首先,請北平名票呂寶棻小姐主持剪綵。主持揭幕的有馬連良、李萬春,他們二人鄭重其事地身穿特別定製的西式黑色禮服,當時梨園界中人,除了梅蘭芳出國時曾置辦過禮服外,沒有人置禮服,這兩位擅於改革、創新的人物,又開了一次風氣先河。另外二人為萬子和與吉世安,身穿長袍馬褂中式禮服,吉世安是當時北平市政府交際科科長,人脈廣闊,與梨園界熟稔。剪綵揭幕之後,五位嘉賓退下,由喬玉泉、楊寶忠引領樂隊演奏曲牌,悅耳動聽,別開生面。

曲牌演奏之後,是《童子掃臺》,由二位小生演員扮仙童,持笤帚上臺,象徵性地把舞臺掃了一遍。接著就是《跳加官》了,由馬連良擔任,他的臺步本來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