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觀,跳起加官更刻意求工,似醉非醉,步伐瀟灑。比一般的加官“跳”得細多了。臨下場時,摘下加官面具,露出臉來向臺下一拱手,臺下觀眾齊聲叫好。跟著是《跳武財神》,由李萬春擔任,穿黑蟒、戴金色臉子,步伐火熾、明快,手裡拿著一個紙糊的大金元寶,對著臺前臺經理蕭振川欲也扔還留,逗了他幾次,最後才扔給他。蕭振川馬上抱住元寶跑到經理室,畢恭畢敬地把它供起來,希冀從此日進斗金。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步入輝煌(12)

下面正戲開始,第一齣《天官賜福》,馬連良飾賜福天官,姜妙香飾送子張仙,林秋雯飾天孫織女,馬富祿扮南極仙翁,葉盛蘭扮布穀牛郎。第二齣是《連升三級》,葉盛蘭、馬富祿分飾王明芳和店家,臺下彩聲不絕於耳。第三齣是大軸戲《龍鳳呈祥》,馬連良前喬玄後魯肅,林秋雯飾孫尚香,葉盛蘭的周瑜,馬富祿扮喬福,李洪福飾劉備,馬連昆飾孫權,馬春樵飾張飛,李慕良飾前趙雲,特約劉宗楊飾後趙雲。

據戲劇評論家丁秉燧記述:“馬連良每週在新新大戲院逢三、六演出兩天,其餘日子檔期排給孟小冬、程硯秋、金少山等各班。像譚富英、李萬春、尚小云、荀慧生等常在‘長安’上演,進‘新新’都輪不到,新新大戲院在北平戲院的位置可想而知。論戲院對觀眾的座位舒適、視聽角度、音響得宜、演唱人的本領得以發揮,以及交通的便利、服務周到的條件,北平新新戲院可稱首屈一指,謂為全國標準戲院,也非過譽。事實上,津、滬各地的戲院,的確都比不上也!”

此時的馬派藝術不僅在唱、念、做、舞方面,而且在服裝、道具、舞臺、劇場等諸方面都有了全方位的飛速發展。痴迷馬派藝術的觀眾越來越多,“馬迷”之間可謂“山南海北”,哪路英雄都有,有高人、有隱士、有行家、有聽主兒,因此時常有許多奇聞逸事,被人引為佳話。

在北城有一位十足的“馬迷”,痴迷馬派已到了“魔症”的程度。他崇拜馬連良,欽佩馬連良,由愛他的藝術,而愛他這個人,因而愛護他所崇拜的人的名譽。此人常常徘徊於東安市場的書攤上,時常“傾其所有”去買報紙、雜誌,搜尋所有書報上對馬連良的批評。如果當他發現有“不好”的話的時候,他馬上會全部買了下來,然後將其付之一炬。日子長了,這位奇人就被書攤的老闆所熟悉,有人才把訊息傳到馬連良的耳朵裡。馬連良知道此事後,曾託人四下尋訪,欲與奇人一會。不料這位爺就像小說中的高人、隱士一般,飄然而去,蹤跡皆無了。

另有一位“馬迷”,也十分“神秘”。一日新新大戲院來了一位衣冠楚楚的先生,他跑來毛遂自薦,要求當一名茶房,甚至不掙錢都願意幹。看他的樣子、舉止,不像“找職業”的樣子,因而問其來意。他說,他是一個“馬迷”,平常最喜歡聽馬連良的戲。他的家境不能說是富有,僅可稱小康而已。但是他想,每一出馬連良的戲,他都願意聽一回,以每次二三元的代價來說,日子長了,未免有些划不來。但他家裡,又不缺吃喝,所以他想出這個計策,願意當一名“茶房”。在家居時,可以溫飽;工作之時,可以過癮。這個請求被劇場方面認為可行,實現了。這位衣冠楚楚的人物,居然在第三四天後就當起茶房來了。每到馬連良唱戲的時候,但見他聚氣斂神、洗耳恭聽。過了一年之後,這位“茶房先生”的戲癮過足了,於是他才滿意地辭去了他的茶房職務。

圖片說明(按圖中順序)

1. 穆斯林使用的“爐瓶三設”

2. 北京崇文門外豆腐巷7號,即人稱“豆腐巷裡出好戲”的馬家宅院

3. 1933年馬連良的父母在捐助三里河清真永壽寺後合影,身旁是該寺為旌表馬西園等人所立的石碑

。 想看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