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1部分

為什麼?還不是錢不夠用?

多花了五倍的錢還不夠用?

前文已經說過了,通貨膨脹沒那麼恐怖,銀價還在上漲。

如果真花了“兩千萬兩到三千萬兩”,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驚人的貪汙、浪費、低效率。

臉上身上,抹了幾塊洋務運動的紅藥水;但這個國家的裡子,比起乾隆時期,其實要爛得多了,朽敗不堪,藥石罔效。

因為沒有確實記錄,不論哪種結論,關卓凡都只好存疑。

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原時空修頤和園,沒有挪用北洋海軍軍費。

慈禧挪用北洋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在原時空,無論官方還是民間,幾乎已成的論,連頤和園的講解詞都這麼說。

真正冤枉啊。

頤和園確實和清末的海軍發生了關聯,但不是和北洋海軍,而是和海軍衙門。

這兩者的區別,大致相當於北海艦隊之於海軍司令部。

海軍衙門的頭是醇王,他弄了一個無比奇葩的“水師內學堂”——學員是滿洲子弟,訓練地點是——你再也想不到的——昆明湖。

就是說,他要在一個人工湖裡面,練近代海軍。

醇王的原意,是不甘心海軍為李鴻章等漢員一手把持;於是,就像他當年練神機營一般,弄了一個更不倫不類的“水師內學堂”出來。

在原時空,關卓凡第一次接觸到這段史實時,真覺得吐槽無力;本時空和醇王交往多了,覺得,唉,不奇怪。

從這個“水師內學堂”身上,醇王生髮出一條為修建頤和園籌集資金的路子:在昆明湖裡辦“操典”,請皇太后和皇上過來閱兵。呃,閱兵要花錢;皇太后、皇上駐蹕之地,也不能太簡陋了,得稍稍修繕一下——各省督撫,看著給一點?

督撫們心領神會,踴躍捐輸。醇王化緣成功,到手二百六十萬兩銀子。

這就是所謂“挪用海軍軍費”。

那個時候的慈禧,已經開始向著歷史的反方向走去了。她如果能夠用修頤和園的勁頭去建海軍,甲午年的中國,不會輸得那麼慘。

但無論如何,她沒有挪用公款,更加沒有貪汙公款。

她還是有底線的。

沒有這條底線,愛新覺羅家族早就粉身碎骨了,根本拖不到1911年全身而退的那天。

*(未完待續。。)

ps:  今明兩天都是一更,明天的更新放在傍晚。

*

第六十六章 木頭和石頭

不管怎樣,關卓凡認為,修頤和園,三百五十萬兩白銀應該夠了。“另起爐灶”,“新人”辦“新事”,盡最大可能禁絕貪汙,提高效率,也許還用不到三百五十萬兩。

關卓凡還有一個重要的減少成本的路子:少用木料,多用石料。

關卓凡不是學建築的,但他卻知道,中國傳統建築成本中,佔比最高的一項,是大件木料。建築的體量愈大,大件木料所費,在建築成本中的比例就愈高。

說到建築體量,無過於皇家的宮殿、苑囿、陵寢了。

這些建築中,大件木料主要用於柱、梁,首先是柱,其次是梁。

問題是,京城在北方,而中國北方是不產這種可以充作巨柱的樹木的。

這些樹木,都生長在中國的嶺南以及東南亞的深山老林。

路途遙遠,交通亟乏——或者根本沒有“交通”。在前工業化時代,把這些巨大的木料,從南方的煙瘴荒莽運出山來,再長途跋涉地運回京城,不知道要費多少工,花多少錢,死多少人!

常常為這麼一根巨木,就得築專用的路,造專用的船,勞役浩繁更不必說。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