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寺的小沙彌,後來逃出寺來出家修道,但此事歷史資料中似乎無載,當屬小說家言。
對於張三丰早年的情況,現在比較確鑿的資料非常少。像電視劇《少年張三丰》之類的故事純屬胡編亂造。
要說比較嚴謹正規的史料,當然是《明史·張三丰傳》了。但《明史·張三丰傳》中只說他是遼東懿州人,早年時的其他情況一概沒有說,只是說了一下張三丰成名後的行止。傳中說張三丰無論寒暑,都只是一身破衣服防風擋寒,一箇舊蓑衣經霜遮雨。張三丰不大注重儀表,也不很講衛生,經常穿得邋里邋遢。所以人們也常稱他為“張邋遢”,或者叫他“邋遢道人”。
張三丰飯量很大,一下子吃一升或一斗米都不在話下,但有時候卻也可以好幾天才吃一頓飯,甚至好幾個月不吃飯。他的另一個愛好就是喜歡雲遊四方,常常是居無定所,高興時穿山走石,疲倦時鋪雲臥雪。或處窮山,或遊鬧市,嬉嬉自如,旁若無人。有人相傳他一日能行千里,呂祖有詩曰“朝遊北海暮蒼梧”,張三丰大概也能辦得到吧。《德安府志》中曾記載過,張三丰一度在太平山上隱居,雖是隱居,但張三丰天性隨和,和當地的父老鄉親們還挺熟絡的。這天張三丰要走了,邀請這些鄉里的老人們來吃頓飯做別,但張三丰山上久不生火,連火種也沒有了,張三丰說下山去取,頃刻之間就回來了,然而上山下山要往返四十里地呢。同時張三丰還又買來一點豆腐來下菜,當時也不興弄個塑膠袋一盛,而是用木板託著拿來的。吃完飯後,張三丰囑咐他們,這是唐邑城西關姓王家的東西,幫我把這豆腐板還了吧。這些老鄉找到這個地方一問,還真是姓王這人的東西,然而唐邑城離太平山要有一百四十多里地哪!
另外張三丰武功卓絕也是有記載的,據說他悟成太極拳後,曾“以單拳殺賊百餘,遂以絕技名於世”。這是歷代道家高人中唯一顯示過武功的記載。如果屬實,張三丰的武功似乎較武俠小說中的描寫尚有過之,一拳就打死上百個賊人,比之降龍十八掌、大金剛拳什麼的絲毫不遜色。
張三丰修道時也相中了武當山這個地方,原來我們說過,陳摶老祖也曾在武當山修道多年。張三丰遊玩了武當山後,對人說:“此山異日必大興”。但當時的武當山,上面的觀舍全都毀於兵火,成了一個標準的荒山。張三丰和徒弟們砍去荊棘,清理了瓦礫,搭了幾間草屋住著,雖然沒有辦房產證什麼的,卻算是先把武當山這個風水寶地佔下了。據說張三丰在武當山修道時,常坐在五棵古樹下,然而“猛獸不噬,鷙鳥不搏”,他登山時輕捷如飛,隆冬常臥在雪中,鼾聲如雷。人們都感到驚異,認為他是奇人。當時有邱玄靖、孫碧雲、周真德、楊善澄、劉古泉、盧秋雲等人拜他為師。
但過了一段時間,張三丰又飄然而去,後來在陝西寶雞的金臺觀逗留了不少時間,據說張三丰(也名三峰)的名號就是見到寶雞山三峰挺秀而來的,金臺觀現存《張三丰遺蹟記》一碑,為明朝時陝西參政知事、吏部右侍郎張用浣所立,上面說他父親張朝用十三歲那年在觀內讀書,雲遊至此的張三丰和他父親聊起了家常,張朝用說他父親叫張維,為避戰亂才舉家遷入寶雞。張三丰聽後深有感觸地說,當年雲遊柘城時就認識你先祖張榮並與你家有交往,你祖上叫張毅的是你什麼人?張朝用說,那正是我爺爺。張三丰說:唉,我認得他時他還是個童子。看來張三丰比這個立碑的張大官人的曾祖父高了一輩還多。確實,張三丰的長壽是非常有名的,有史可考的張三丰活動時期,跨度也要有上百年,所以和世上的人論起輩份來,那是誰也比不上他的。
太極宗師--張三丰(2)
看來長壽的滋味相當不錯,各位看官,也使勁活上個百八十歲,到時候不但可以穩穩當當地坐在酒席宴中的上座,還可以樂呵呵地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