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雜的指示,你不是

這裡的成員,你遺失了會員卡,

甚至從未擁有這張卡……

——溫德爾?巴瑞①(WendellBerry)

————————

①溫德爾?巴瑞(1934~ ),美國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哲學家,也是農夫。生於美國肯塔基州,目前仍居住於此,在家族農場務農。

有好多年,我重複做著同樣的夢,夢中我奮力掙扎想要去某個地方,卻總是感到困頓不已;有時我奔跑上山,有時在岩石上攀爬,有時逆流而遊。夢中常常出現我所愛的人陷入困境,或是不祥的事情即將發生的情節。我的心狂亂紛擾,身體卻感到沉重無比且精疲力竭,彷彿在黏膩的糖蜜間行進一樣。

我知道自己應該能夠解決問題,但是無論再怎麼努力,就是無法到達想去的地方;我完全孤立,陷入困境之中,被害怕失敗的陰影所籠罩。而全世界似乎只剩這種恐懼,其他的一切都不復存在。

這個夢境恰好體現了“缺乏自我價值之迷惘”的精髓。在夢中,我們往往好像劇本中的主人翁,註定要以既定模式來回應身處的情境,渾然不知也許還有其他抉擇。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陷入迷惘,受困於心頭的千端萬緒,恐懼可能面臨的失敗時,基本上也陷入了與夢境相似的狀態。我們好似活在一個完全界定了生命歷程的清醒夢境裡,奮力掙扎著試圖到達某處、試圖成為更優秀的人、試圖實現什麼成就、試圖避免犯錯。無論是在吃午餐或是開車回家途中,無論是在跟伴侶交談,還是晚上給孩子講故事時,我們不斷在腦中重複播放自己的憂慮與計劃;而最根本的問題是,我們相信無論自己如何努力,終究還是不可能有所成。

與缺乏自我價值感形影不離的,是對他人與生命的疏離感。假使我們是有缺陷、不健全的,又怎麼可能感到有所歸屬?這是一種惡性迴圈:我們愈自覺有缺陷,就愈感到疏離且脆弱。而潛藏在自覺殘缺的恐懼之下的,則是更原始的恐懼,譬如擔憂會有什麼壞事發生;而我們對恐懼的回應,就是想要責怪、甚至仇恨我們認為是問題根源的物件:譬如自己、他人或是命運。然而即使是將憎恨指向外界,我們的內心深處仍舊感到脆弱無比。

缺乏自我價值感與人際關係的疏離,導致形形色色的痛苦。對某些人來說,最顯著的就是呈現上癮的症狀,例如酒癮、毒癮或是嗜食;有些人則是執著於一段感情、依賴某一個或某一群特定的人,好從中尋求完整的自我,以及生命存續的價值;有些人則長時間拼命工作,以此來表現自己的重要性,這種上癮症狀在我們的文化中相當受推崇;此外還有些人則不斷假想外界的敵人,永遠在對抗世界。

這種自覺殘缺、缺乏自我價值感的信念,使我們難以相信自己真為他人所愛。許多人生活在憂鬱之中,自覺無法親近他人;我們害怕被別人看作很無趣、愚蠢、自私或沒安全感,以致被排斥;而如果自己不夠迷人,可能永遠都不會有人給予我們親密浪漫的愛。我們渴求歸屬感,憧憬能輕鬆自在地對待自己和他人且能全然接納自己;然而,缺乏自我價值感的迷惘,卻使我們始終無法嚐到歸屬感的甜美。

當我們的生活痛苦不堪或失控時,缺乏自我價值感之迷惘就會倏然倍增。我們可能會以為,生理疾病或沮喪情緒都是自己的錯,是因為自己基因不良,或者自制力不夠,抑或缺乏意志力;我們也可能會覺得失業或離婚是自己的缺失,若當初能再努力一點,也許一切就會順利多了。即使我們可能也會歸咎於他人,然而心裡還是預設自己是始作俑者。

第一章 缺乏自我價值感的迷惘(2)

即使受苦或遭遇不幸的不是自己,而是身邊親密的人,比如說伴侶或孩子,我們還是會將責任攬在自己身上。我的一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