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受心理治療的客戶,她13歲大的兒子罹患了過動症,她為兒子遍求良方,包括就醫、飲食療法、針灸、藥物治療,再加上更多的愛心,然而,兒子的學習成績還是退步,在人際關係上也十分疏離。他確信自己是個“窩囊廢”,時常因為痛苦與挫折而大發雷霆。無論為兒子付出了多少努力,這位客戶仍然活在極度的痛苦中,覺得自己對不起兒子,而且要更努力才行。

缺乏自我價值感的迷惘,所呈現的不一定是明顯的羞愧感與缺陷感。當我告訴一位好友,我正在寫有關缺乏自我價值感的主題,而這種傾向又是多麼普遍時,她堅定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對我而言,主要的難題並非羞愧,而是傲慢。”這位女士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兼老師,她告訴我,她很容易產生優越感,覺得很多人遲鈍無趣。由於受到許多人的景仰,她恃才傲物、睥睨一切,自覺鶴立雞群。“承認這點讓我覺得很不好意思,”她說道,“或許這就是你所謂的羞愧感吧,不過我真的很喜歡大家尊敬我……只有這樣我才能對自己感到滿意。”

我的這位朋友呈現的即是迷惘的另一面。她繼續坦承,腸枯思竭,毫無創作靈感,自覺一無是處,或得不到讚賞的眼光時,她的確會不知不覺地喪失自我價值感;除了單純地認可自己的才華,充分享受自己的優點外,她還需要一種與眾不同的優越感,才會感到滿意。

若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我們就永遠無法放鬆,我們戰戰兢兢地監控著自己,不時挑自己的毛病;找到毛病之後,我們就更加沒有安全感,更覺得缺乏自我價值,如此一來我們就得更加努力了。這當中很諷刺的是,我們究竟以為自己要往何處去?有個禪修學生告訴我,他覺得自己好像在壓榨生命,不斷被希望有所成就的想法所驅使;接著他又憂傷地說道:“我覺得自己飛快地虛度生命,彷彿就要這樣一路衝到死亡的終點似的。”

我在禪修課提到有關缺乏自我價值感的痛苦時,常注意到學生頻頻點頭,有些人甚至熱淚盈眶。他們可能頭一次發現,羞愧感並非只是自己的精神負擔,許多人其實深有同感。課後有些人留下來討論、傾訴,說缺乏自我價值感使他們根本無法向他人求助,也無法感受別人愛的撫慰;有些人則體認到,缺乏自我價值感與安全感使得他們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也常常有學生告訴我,長期覺得自己有缺陷的習性,使得他們總是懷疑自己的禪修是否正確,也不相信自己的心靈有所成長。

有學生曾告訴我,初踏上心靈脩持之道時,他們原以為透過積極禪修就能擺脫自覺殘缺的感受,然而,雖然禪修的確使他們獲益匪淺,但是源源不絕的羞愧感和不安全感,仍舊揮之不去,好像幾十年的修持根本無濟於事。

或許他們所遵循的禪修模式並不適合自己,或者他們需要額外的心理治療協助才能揭露並治癒深刻的傷痛。

無論是什麼原因,無法透過心靈脩持來解脫這些痛苦時,還可能導致你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能夠獲得真正的喜樂與自在。

心靈脩持也難避免“我執”

傾聽大家的談論,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大學畢業以後,我住進一處精舍(佛教修行者的住處),加入了這個靈脩團體,熱誠地獻身於這樣的生活,時間將近十二年之久。我以為找到了一條能淨化自我、超越“我執”的道路。

第一章 缺乏自我價值感的迷惘(3)

我們每天必須在清晨三點半起床,衝個冷水澡之後,四點到六點半之間進行瑜伽修持、禪修、唱誦經文並祈禱。用早餐時,我往往覺得自己彷彿漂浮在光輝、充滿愛且喜樂無比的狀態中,與我稱為“摯愛者”的慈愛覺性合而為一,以為這就是自己最深的本質。我並沒有覺得自身到底是好是壞,只是感覺很不錯。

早餐結束,或接近中午時分,我的習慣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