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暗暗打量著糜竺,糜竺亦在暗暗打量著劉備,兩人好似發生莫名的化學反應,都是對對方起了賞識之心。
孔融領著糜竺慢步走來,劉備對糜竺拜身回禮,孔融呵呵一笑,隨即又將糜竺介紹給參宴的眾人。糜竺和眾人一一作禮後,孔融向劉備暗暗地投了一個眼色,示意有事商量,劉備心神領會,和孔融、糜竺一同向各席作禮拜別而去。
幾人來到孔府中的一靜處,孔融沉了沉臉色,具言曹操為了擴張勢力,在徐州所做的那出戏。劉備在旁細細在聽,臉色不禁凝重。
孔融和糜竺對視一眼,糜竺拱手作揖,對劉備又拜。
“陶公仁慈,不知歹心,已將徐州半數之地讓與曹操。曹操有十萬精兵,麾下文謀武將,皆是天之驕子。還望明公出手,來救徐州!”
糜竺話音剛落,孔融便是接著說道。
“公乃漢室宗親。今曹操為一己私利,假作戲份,誣衊好人,藉故謀取徐州,倚強欺弱,何不與融同往救之?”
劉備表面不作動靜,腦裡卻是在腦念飆飛。劉備素來有大野望、大志向,不過因其家道中落,雖是漢室宗親,卻和寒門之人無異。正因如此,他學會了側忍,學會了用仁義武裝自我,收服人心。
第四百四十一章 劉備的時機
他一直都在等待時機,等待一個一鳴驚人,龍飛九天的時機!正因劉備有吞天之心,所以他一直都在觀察天下大勢。在他心中,一直有幾個潛在對手,這幾人皆是有著雄才大略,鯨吞天下的野心。不出意外,天下未來走勢的關鍵,都在這幾人身上。
首先是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兄弟。依如今時勢來看,袁本初在未來,已是無需置疑的北方霸主。其弟袁公路,得汝南、南陽富裕廣盛兩地,虎踞中原。絕世梟雄曹操,已得兗州和半壁徐州之地。孫子後人,江東猛虎孫堅,雖被江夏太守黃祖擊敗,但不知其和劉表商定什麼協議,已和劉表暫且休戰,在長沙養兵一年後,再舉大軍,兵伐揚州。以其能耐,孫堅在未來成為江東霸主,亦是預料之事。最後一人,則是劉備一直以來將其視作來鞭策自己的對手。此人不似前面的幾人,皆是出身豪門世族,他出身寒門,卻連得貴人所助,先是曹操,後是當時貴為大將軍的何進,然後又拜當世大賢蔡邕、王允為師,之後他藉著擊退羌胡的戰績,贏得冠軍之名,從此後他雖遇不少謀害,但都被他逢凶化吉。然後他成為河東太守,成為一方諸侯,又加入誅董義師,再贏聲名。義師散去後,他又以借破白波賊之名,出兵幷州,幾番周折,後來幷州更是落入此人之手。其勢力之快,讓劉備每次聽聞,都不由唏噓感嘆。在以前他一直認為,文翰不過是有著大氣運,而無真材實料,這種人一旦氣運衰弱,其勢力必會全線崩潰。但漸漸地,隨著文翰勢力越來越是龐大,劉備不得不承認,文翰非但有大氣運,其能耐亦是不容小覷。看著這幾個潛在對手,如日中天,劉備雖感急迫,奈何卻無好時機,能讓他一鳴驚人,擴張勢力。
而當下徐州之難,讓劉備嗅到了一絲大時機的機會,讓他一鳴驚人,成為一方諸侯的機會!
劉備心臟怦然狂跳,但還是止住激動,帶著幾分為難不甘道。
“備非敢推辭,奈麾下僅有八千兵士,將無非潘張兩位結義兄弟,無力去救徐州危機。只怕備領兵去救,反而更激起曹孟德之怒火,反倒牽連了陶公。”
“融救陶恭祖,雖因舊誼,亦為大義。玄德有仗義之心,何愁無兵無將?今日剛得二萬賊子俘虜,皆因玄德二弟,潘鳳擒得賊首管亥。這些俘虜理應盡歸玄德。如此玄德便有三萬兵士,而你兩位弟弟,皆是當世難得虎將,皆有萬軍之中取敵將之首之能。雖是兩人,卻能抵得千軍萬馬!”
“文舉此話有理。不過,二萬賊子新降,未有操練,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