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5部分

軒轅黃帝雕像。

現代意義上的政治信仰,對於陳文的這支浙江明軍集團的將士們來說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概念,那麼一個更為實體化的偶像則更加有利於接受。

或許,孔子的形象對於普通人而言更為熟悉,也更加容易接受。然而陳文卻無意將信仰與明末的儒家士人階級聯絡到一起,尤其是和那些只知空談,只知道最大化自身利益而不惜敗壞國事的那些自私自利到家的儒家士大夫聯絡在一起,所以軒轅黃帝便是最好的選擇了。

隨著一聲“全體起立,向會旗行禮”的號令,只聽嘩的一聲,會場中就坐的會員和預備會員們紛紛起立,與站在最前面的陳文一起向著軒轅黃帝的木製雕像行禮。

絕大多數的明朝人,尤其是像陳文軍中佔絕大多數的良家子對於一切關於祖先的事情都極為重視,這不僅僅表現在祭祖上面,這些人評判行為正確與否的價值觀中也存在著是否對得起祖宗的抉擇。

一個人與一個人之間的祖宗或許會有重合,但是絕大多數的人們之間卻是各自有著各自的祖宗,至少在有族譜可查的範圍內是不會重合的。

相比之下,軒轅黃帝乃是華夏民族的始祖,自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開始了大肆祭奠,到了明朝,則更是愈加的隆重而密集起來,這正是說明了人們對這位人文始祖的認同的不斷加深。既然如此,由祖宗延伸到軒轅黃帝的信仰,再進一步延伸到民族主義思想,在陳文看來也要比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對其更為有利。

會場上,自陳文以下,包括十餘個如孫鈺、周敬亭、顧守禮和齊秀峰這四個第一批會員中計程車人在內的文官和三十幾個軍官出身的會員,這些人乃是經過了七月初四建會和圍城期間的一次特別會議後發展起來的正式會員,另外還有與這個數字大致相同的預備會員。

這些與會者立於會場之上向會旗下的軒轅黃帝像行平胸禮,直到片刻之後,作為會長的陳文率先放下手臂,捏起了三根香點燃後插在了香爐中,行禮才算是結束。

這並非是第一次會議了,自然也無需宣讀開幕詞。向軒轅黃帝像行過禮後,陳文便開始了今天的第一個議題——會社章程和宗旨的講解。

民族主義是華夏復興會的主旨思想,不過卻並非是那等“非漢族皆沒有生存權利”的極端思想,因為儒家“仁”的核心思想早已完美的融入到了華夏文明之中。只有蠻夷才會單純的使用燒殺淫掠來展現自身所謂的強大,而華夏文明在武力擴張的同時從未落下過教化二字,透過華夏文明無與倫比的自身魅力使蠻夷心悅誠服的歸化。

當然,能夠得到包容,能夠得到歸化機會的並不包括那些殘害華夏子民的蠻夷!

根據孔老夫子的詮釋——“夷狄,禽獸也”那些蠻夷不過是披著人皮的畜生,殘害華夏子民的行為足以證明其為無可救藥的野獸,自然是得不到人類的包容的,更是要得到應有的制裁。

根據“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的理論,願意為華夏戰鬥,為華夏貢獻力量和智慧的蠻夷則可以按歸化論之;而漢人如果為虎作倀的話,那麼就是自甘墮落成為蠻夷,自然也是要進行懲處的。

這樣的理論更有利於加強明軍與滿清作戰的正義性,在思想上提升軍隊由內而外的榮譽感,陳文在大蘭山時曾借講述華夏英雄對抗蠻夷的故事進行過相關的洗腦,而會社的綱領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將其系統化。

只不過,今天陳文卻並沒有率先進行宣講,也沒有讓其他會員講述自身的理解,而是請來了一個年輕人,讓他講述其家學中側重於夷夏之防的內容。

“這位是聖人的第六十五世嫡孫,我大明前任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貞運公之孫,我大明下一任的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孔君衍楨。”

孔衍楨不過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