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炮擊開始了,所有的火炮都瞄準了最後的一臺襄陽炮。轉瞬之間,伴隨著襄陽炮的風崩離析,就連清軍也鳴金收兵,如潮水般退回到了本陣。
而就在清軍退走的當口,大隊裹著口鼻的輔兵帶著各自的工具湧上了堡壘,開始按照郝軍醫和他那三個徒弟的吩咐收拾堡壘。只是此前的那十幾次投射中,守軍雖然沒有人陣亡,但卻還是有幾個被木片和骨殖刮傷的,被送到了傷病所去包紮。(未完待續。)
第九十五章 詭異
那幾臺巨大的襄陽炮被明軍轟塌後,清軍也拋下了其他攻城器械轉而退到本陣,甚至沒過多久就連田雄也早早的鳴金收兵,沒有繼續在稜堡下浪費兵員和時間。
清軍退兵了,明軍也連忙收拾那些堡壘上的狼藉,更是開了面向南面的堡壘大門,由士卒繞到堡前將清軍遺留在戰場上的攻城器械付之一炬,防止他們下次攻城時再度使用。至於那些被拆毀的木樁子和矮牆,反倒是沒有去進行修繕,畢竟誰也不知道清軍下一次攻擊的強度如何,自然不好在這些原本就是用來消耗的防禦設施上耗費太多的精力。
出於稜堡最高指揮官和對祖輩上傳下來對於疫病的恐懼,於世忠連飯都顧不下吃,忙前忙後的監督著輔兵清理那些汙穢,將這些東西都用大車拉到遠離堡壘的地方焚燒。同時還要與部將商議防禦的策略、與監軍官安撫士卒,維持士氣,與軍法官監督條例的執行等等,可謂是忙得不可開交。
然而,田雄卻並沒有因為給別人造成了極大的麻煩而產生絲毫的愧疚。數日後,新的一批襄陽炮被強拉來的木匠和民夫們打造了出來,清軍再度來襲,試圖複製上一次幾乎將帶去的疫病木桶都打光了的“輝煌戰績”,繼續利用這種“生化武器”嚮明軍發起進攻。
只不過,這一次卻遠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麼容易。明軍的傷兵中已經有一個出現了發燒的症狀,雖然按照從防疫條例中摘選出的幾條可以使用的進行了處理,但是那個染病計程車兵還是引起了於世忠以及稜堡中其他守軍的關注。
田雄這一次拉來了八臺襄陽炮,可是還沒投射出總數的三分之一就全部被明軍的火炮摧毀,而造成的殺傷更是幾乎為零,可謂是得不償失。
世界軍事發展史中,投石車在戰場上的消失,就是因為火炮的出現——製造上需要專業的木工臨陣打造,起碼不能距離戰場太遠,因為運輸不便;體型過於巨大,容易成為其他遠端攻擊武器的靶子,比如火炮;射程過近,襄陽炮一般的射程只有兩三百米而已;另外炮彈還要就近製造。
如此多的弊端,使得火炮一旦出現,投石器很快就被淘汰,就連圖紙也都被送進了故紙堆。有明一朝,幾乎可以說是絕少有使用投石器的記錄,而更多的則是貫穿明朝的火器多元化的蓬勃發展。
奈何,作為十七世紀細菌戰的先驅者,田雄由於手中的火器根本無法撼動稜堡分毫,而火炮也無法發射這等生化武器,他已經開始對這種落後於時代的工程手段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眼見著明軍在白天可以輕而易舉的將他耗工耗料良多的襄陽炮轟成一堆大大小小的碎木頭,他乾脆就轉而在晚上再展開攻擊。
夜晚,由於地上的標記無法觀察,距離難以估算,就連試射都看到不到落點,這些無不導致了明軍炮手在命中上的大幅下降,以至於田雄雖然不知道效果如何,但卻不只是可以將每次帶去的疫病木桶投射完,甚至還可以把一些投石器重新推出明軍的射程。
守在城頭,可能會染上疫病,放棄城頭的守禦,誰知道清軍會不會趁夜偷城。兩相其害取其輕,迫不得已,明軍在夜晚只能佈置少量的哨兵盯防,到了天亮之後再清理田雄的生化武器,怎是一個被動了得。
明清兩軍在安華鎮利用稜堡與細菌戰鬥智鬥勇的同時,清軍四路進剿的東線卻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