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各地的義倉也給搬空了,由此導致各地官府無力賑災或賑災不力,而官僚們為了保住頭上的官帽子,蓄意向皇帝和中央隱瞞災情,結果便是天災加人災,餓殍遍野,慘不忍睹。
恰在此時,齊州的王薄、孟讓反了,這給河北豪帥們指明瞭一條道路,很快,河北豪帥劉霸道、李德逸據豆子崗而反,高士達、孫安祖、竇建德據高雞泊而反,張金稱、王安據清河而反,郝孝德、劉黑闥據平原而反,各路反帥雲集北運河兩岸,頻繁劫掠永濟渠,對東征準備工作造成了巨大威脅。
為何大河南北一夜間叛亂迭起?貴族官僚是如何看待這些叛亂的?又是如何處置這些叛亂的?山東人異口同聲指責關隴人,因為關隴貴族集團把持著王朝權柄,山東大部分郡縣的主要官員都是關隴貴族,山東貴族僅僅佔據一小部分,考慮到兩大貴族集團之間的仇怨和矛盾,不難想像,正是這些關隴官僚的蓄意或者不作為,造成了大河南北的這場浩劫。而關隴人則指責山東人居心叵測,陰謀推翻國祚,大河南北叛亂的背後都有山東貴族的“黑手”,正是因為山東貴族的推波助瀾,才造成了大河南北今日的混亂。
關隴貴族官僚是蓄意隱瞞真相,山東貴族官僚則是蓄意推波助瀾,結果大家聯手欺騙皇帝和中央,一邊是東征的準備工作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一邊是大河南北的叛亂此起彼伏,局勢越來越惡劣。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關隴貴族都漠視普羅大眾的死活,都向皇帝和中央隱瞞真相。齊郡郡丞張須陀就是個例外。張須陀是個武將,卻因為政治原因被趕出軍隊,到地方上做了個文官,或許是秉性使然,也或許是對皇帝和王國的忠誠,他不顧僚屬的反對義無反顧地開倉賑濟災民,由此贏得了民心,也贏得了一部分地方貴族豪望的支援。接下來,他冒著掉腦袋的危險,公開違反律法,以郡府的名義徵召地方宗團、鄉團和壯丁,組建了一支上萬人的地方軍,向長白山反賊展開了圍剿。他的理由很簡單,若想確保東征,確保東萊水師能夠順利渡海作戰,就必須確保齊魯地區的穩定,而齊魯的穩定取決於齊州的穩定,若想穩定齊州,就必須剿殺叛賊,求得一方平安。
張須陀做為地方行政官長,沒有統兵權,以他在齊州的所作所為,等同於謀反,然而,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皇帝和中樞竟然相信了他的奏章中的表述,不但沒有追究他的責任,反而破例授予他統兵權,負責齊州及其周邊地區的戡亂平叛之重任。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可思議的事情?有人認為皇帝和中樞為了確保東征的順利進行,不得不行此下策,不得不向朝堂上的保守派勢力做出妥協和讓步,以求得東征期間政局的穩定。張須陀的政治立場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以前是老楚國公楊素的帳下悍將,是楊素一系的成員。現在楊素的政治遺傳全部由小楚國公楊玄感繼承了,楊玄感現為禮部尚書,位高權重,亦是東都保守勢力的核心人物之一。皇帝和中樞破例授予地方行政官長張須陀以統兵權,委以重任,很明顯就是向朝堂上的保守勢力發出求和的訊號。東征在即,內部就不要再鬧了,要鬧就等到東征之後。不管怎麼說王國的利益高於一切,沒有王國的利益,哪有貴族官僚們的利益?
皇帝和中樞卻因此開了不好的頭,剝奪地方行政官長統兵權是皇帝登基之後推行的一項重要改革措施,目的是藉著軍政分離的名義,削弱地方官府的權力,同時進一步集權於中央,然而,僅僅因為東征,皇帝和中樞就改動了律法,如此朝令夕改,權威當然受損。=
=
。。。
第七十六章 如此剿賊
《戰隋》最新章節。。。
這個口子一開,貴族官僚看到有利可圖,便如發現獵物的惡狼,一個個蜂擁而至。崔德本便是惡狼之一,在梁德重面前獅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