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完全超出了他的認識,他在大日本帝國大學的醫學專業學習中完全沒有接觸過類似領域。
唐劍行注意到了湯爾和的反應,對他的履歷,唐劍行也有所瞭解,此人專業能力不錯,不過後來對日問題上有點糊塗,算是白璧微瑕的人物。既然,湯爾和已經申請赴特區,唐劍行決定,讓他沒有機會接觸任何日本人。
其實特區迫切需要這些民族精英,到了37年一開戰,一部分精英流落海外,還有一部則隨著局勢遷到西南。這個時候的教授和學生,治學之嚴謹,學生之努力,後世的大學生和所謂專家很多人是比不得的。應該來說,此時的大學真正是以&ldo;科學之精神&rdo;來主導大學的。學生大部分具備這種難能可貴的審慎獨立的精神,懂得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問題。
特區中央委員會和自然科學院的院士們專題討論過這個問題,一致認為,當前北大等高校學生雖然稀少,但是質量極佳,在特區經過專業學習之後,未來的成就不可限量,甚至說,未來數百年中華科技是否能持續領先洋人,關鍵就在這幫人身上。
他們這幫人可能會為特區科學界帶來特區學者都欠缺的&ldo;定標準、立問題&rdo;的可貴能力。
一旦這些人中掌握特區的知識,他們之中很多人可能會創造出令特區科學人員都驚訝的成就。沒有&ldo;學術之自由,科學之精神&rdo;,創造性是緣木求魚。
後世的教育體制抑制了創造性,這不是靠知識能夠改變的。所以特區中央委員會對這些教授和學生倍加珍惜,他們才是民族創造性的代表和靈魂。
特區高校也將從他們中的部分人員來管理,為特區真正塑造&ldo;創造性的大學,研究型的大學&rdo;,而不是技校!搞技校,特區有歷史性優勢,後世的教育甚至把大學都搞成了技校性質。
不說那些教授,光這批學生之中,有後來李、楊兩華人物理界鉅子,有二彈一星中&ldo;三強&rdo;,很有一大批放在後世都是頂尖的真正學者、真正科學家。如果按成就和人數比統計,足以讓後世羞愧。
特區這種直接挖樹的做法,放在後世是讓人鄙視的做法。但是現在,國家即將處於大戰亂之前,把原先跑到美國、日本、香港之類的知識分子,一網打盡,連樹根一起挖到特區,一點不會有負罪感,這是在為民族養精英。相信這些人,在特區能夠找到地球上最好的研究環境。
在北平八大國立高校逗了一圈,帶著兩千左右大三、大四學子和各專業教授浩浩蕩蕩在天津港登船駛向特區。同樣的在天津的南開大學也被特區代表團忽悠了一遍,橫掃數百學子和教授去了特區。
各大高校被特區代表團忽悠之後,基本只剩下外語學科、政治學科等,特區連文學和歷史學科的學生都忽悠了過去,本來是政治學科也要的,但是考慮到這門學科中大部分是愛鬧事的主,而並不是做學問的,後來決定放棄了,留在本校去折騰比較合適。
那個法律專業的北大學生馬炎也跟著大部隊去了特區,後來丁揚才知道她的姐姐竟然是鼎鼎有名的馬鈺。這讓丁揚的精神壓力倍增啊,這要是以後跟周大家扯上點關係,回憶錄可是可以大書特書的。
這些學生和教授與上海、南京等地的會合之後,人數超越了三千人,加上家屬人數甚至超過了四千。
特區聽到訊息的趙祈年總理龍心大慰,直誇小唐,小丁能辦事,是塊好料。
隨即跟科學院的院士們緊急召開了人才瓜分會議。
各部門為這些學生簡直吵翻了天,自然科學院要人、社會科學院要人、政府部門要人、建設部門要人、23號基地要人、25號基地要人、新華投資公司要人、幾個工業開發區要人、澳洲華夏工商銀行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