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連番交火。依靠皇家海軍艦艇的炮擊助戰,還有陸續從菲律賓撤退過來的美軍,從臺灣撤出來的中國政府軍“友情幫忙”,蒙巴頓總督一度勉強穩住了局勢,並且打出幾個漂亮的反擊,把敵人驅逐到了海峽北岸的五十公里之外。但是,隨著菲律賓美軍的再次啟程離開,以及彈藥物資的急速消耗,新加坡守軍的戰鬥力又再一次衰弱了下來。
另一邊,當正面戰場激鬥正酣的時候,新加坡城內的局勢也不安穩,各種縱火、哄搶、刺殺事件層出不窮——由於數以百萬的逃難者,或者說社會主義陣營眼中的“反動剝削階級壞分子”,從去年開始,就在不斷地從菲律賓、中國、越南南部、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等地,陸續湧入新加坡這個中轉站,結果極大地增加了城內的治安壓力。每天都能看到衣衫檻樓、醉醺醺的各國逃兵在街上逛蕩,明火執仗地洗劫民宅、哄搶商店和倉庫,甚至跟趕來彈壓的英軍憲兵激烈交火。每個小時都有若干起槍擊事件在新加坡市區發生。
而紅色陣營的特工隊伍,同樣趁機大批混入城內,到處煽風點火,企圖在敵後戰線上搞出些大動靜。原本跟著舊日本帝國南洋軍司令寺內壽一大將投降的一萬多日本戰俘,也都後悔不迭,在戰俘營裡到處串聯,蠢蠢欲動,企圖跟城外的馬共遊擊隊裡應外合,可惜卻不慎走漏了風聲……氣急敗壞的蒙巴頓總督聞訊之後,乾脆直接下了屠殺令,把這些站錯了隊的日本戰俘拉到章宜海軍基地集體槍斃,屍體則丟進了海里喂鯊魚。
接下來,在蒙巴頓總督的嚴令之下,新加坡的警察和憲兵每一天都在大肆搜捕間諜和叛亂分子,然後一邊藉此合法抄家的機會大發橫財,一邊胡亂抓些市民吊死在街邊的絞刑架上示眾……然而,新加坡城內的局勢依舊十分糟糕,不斷湧入又離開的上百萬各國戰爭難民,將城內的食品和日用品搶購一空,以此地中轉撤退的美軍,也在新加坡大肆搜刮給養,導致本地市民生活日益困苦,頻繁爆發搶米騷動。
到了三月下旬,泰國爆發政變,宣佈驅逐國王、和平退出戰爭,與社會主義陣營展開停戰和談。再接下來,一支日本海軍航空兵應邀進駐柔佛州,對新加坡市區展開了轟炸。雖然轟炸的規模不大,投擲的炸彈總量從頭到尾不足三百噸,但卻進一步加劇了城內的恐慌氣氛,加速了市面秩序的崩潰。不僅僅是暫時在新加坡落腳的外國難民,就算是新加坡本地的市民,也紛紛擠進了搶票搭船逃難的隊伍,在碼頭排成了長蛇陣。
四月中旬,菲律賓的美軍跟著麥克阿瑟大帥走了,泰國的國王帶著一群和尚走了,來自臺灣的蔣委員長也帶著他的一票追隨者離開了新加坡,只剩下英國人還留在新加坡島上,為他們的女王站完最後一班崗。
七天之前,最後的時刻終於來臨,一支大約六千人的馬共遊擊隊,與一支大約三百人的蘇聯特種部隊,趁著黑夜的掩護,划著橡皮艇強渡柔佛海峽——跟當年山下奉文大將指揮的日軍一樣,他們沒有選擇正面進攻新加坡島東面堅固設防的開闊海岸陣地,而是選擇在島嶼西面長滿熱帶植物的沼澤地上岸。
這條攻擊路線雖然艱險了一點,得要越過沼澤和樹林,走上很長一段路才能攻入新加坡市區,但英軍想要佈防也很困難,即使已經有了上次日軍進攻的前車之鑑,他們也拿不出那麼多的兵力來塞滿每一處灘頭。
——此時,在負責新加坡島地面防禦的奧德。溫蓋特陸軍上將手裡,紙面上的編制有六個師的部隊,實際上的總兵力卻只剩下了一萬三千人,每個師只有美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