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級裝甲戰列艦“波美拉尼亞”號只中了一枚魚雷就告以沉沒!
稍稍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列隊於戰艦甲板和舷側地海軍官兵們軍容整齊、士氣高昂,他們年輕的面容和這四艘服役過2o年的了鮮明對比。
緊隨四艘裝甲戰列艦之後的,是兩艘一戰之前建成服役地輕巡洋艦,它們陳舊設計早已不能適應現代海戰的需求。如今在德國海軍中更多的是充當訓練艦使用——它們甚至沒有像那些裝甲戰列艦一樣進行現代化改裝!
接下來出現在眾人視線中的魚雷艇編隊,總算讓人嗅到了一些新鮮的氣息:它們艦體嶄新且具有流暢的線條,尖銳的艦劈波斬浪,高運轉的螺旋槳則激起大片白花花的水痕。海軍戰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因為《凡爾賽和約》的緣故,德國海軍既不能保留也不能建造從前地驅逐艦和大型雷擊艦,但小型魚雷艇則不在限制之列,因此在整個和3o年代初期,魚雷艇是德國海軍建造最多也是展最快的
閱艦式的最後,幾艘半武裝地輔助艦船緩緩透過這一海域,接下來,演習正式開始。
以德國海軍目前的實力和戰略,近海防禦被放在了位,這一次演習也是以此為指導思想。在持續兩天的演習中。三艘舊式戰列艦扮演“入侵”,防守方的魚雷艇編隊則在本方旗艦的指引下展開反擊。這樣的演練在戰術上倒沒有太大的新奇之處,
些裝甲戰列艦在1923至1926年之間先後進行了現代化裝的主要目的在於升級觀測通訊以及動力傘裝置,包括更換適應現代海戰的高大艦橋和新式測距儀、更換鍋爐和輪機系統,德意志級裝甲戰列艦從前的三座煙改為如今的兩座,而武器裝備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動——它們過於陳舊的整體設計實在缺乏改進的餘地,因此火力密度的不足仍是它們最大的弊病。
隆隆的炮聲中,那些新銳的魚雷艇充分施展了它們靈活快的特點,它們時而兩兩出擊騷擾對方,時而4編隊展開密集的魚雷攻擊,訓練用魚雷在海面上穿梭往來,場面好不熱鬧,最後的結果不出意料:艘進攻方的戰列艦一沉兩傷,“入侵”成功被打退。
對抗演練之後。幾艘輕巡洋艦還和輔助艦隻進行了海上補給和維修。最後,雷德爾親自接見了演習中表現優秀的軍官和水兵並對他們進行了相應地嘉獎,而參演各編隊中又以卡爾。鄧尼茨指揮的4雷艇艦隊戰績最為出色。因此,雷德爾特意邀請鄧尼茨及其下4魚雷艇的主要軍官在“埃姆登”號的軍官餐廳裡共進晚餐,張海諾則以觀演人員的身份同桌進餐。
—
如今的鄧尼茨,三十有七,如果是個足球運動員,那已經到了職業生涯的末期,但作為海軍指揮官,則正是“當打之年”。和資料上的老照片相比。眼前的真人要更年輕一些,但因為長期在艦上工作的關係,他地面板稍顯黝黑,而且有不少似乎是色素沉澱而成的細小斑點。未來的“海狼王”此時身穿一套筆挺的海軍校官禮服,這種舊式禮服採用的還是立領襯衫並在領口下方配有黑色的領結,胸前佩戴的則是他在一戰時期獲得地勳章,舉止溫文爾雅。只有當別人先問他時才開口說話。
在這樣的晚餐上,雷德爾說話的次數顯然要比在家裡吃飯的時候多,不過大多數時候軍官餐廳裡都只能聽到刀叉和盤子相碰的聲音,艦上的食物以肉類為主,輔以新鮮蔬菜和魚類。菜式雖然豐富,只是在張海諾看來這裡大廚還應該再去向雷德爾夫人學習學習。
晚餐之後,雷德爾把鄧尼茨單獨留了下來,兩人在後甲板上交談了約有半個小時。隨後,雷德爾他帶到張海諾這邊介紹兩人互相認識。
張海諾原本有心招攬這位未來的“狼群之王”。不過現在他倒有些犯難了——自己還是個海軍上尉,鄧尼茨肩上扛的可是少校軍銜,上尉指揮少校並不合適,何況鄧尼茨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