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山西鄉試,以公正嚴明的態度選拔了眾多優秀人才,初步展現了其教育與識人的才能。次年,乾隆帝南巡途中,向于敏中諮詢治國之道,于敏中一語中的,指出“興學得人”乃國家興盛之根本,深得乾隆帝賞識,隨即被委以重任,督管山東、浙江學政,致力於整頓學風,革除教育積弊,成效顯著,贏得了士子們的廣泛讚譽。
回京後,于敏中更是直接參與到皇室子弟的教育中,以其嚴謹的教學風格和深厚的學養,深受皇子皇孫及乾隆帝的敬重與喜愛,官職也隨之不斷晉升,最終成為內閣學士。乾隆十五年,他再次被派往山東,繼續推動地方教育事業的發展。
然而,在於敏中仕途如日中天之際,家庭變故接踵而至。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間,其父、嗣父及生母相繼離世,對他而言無疑是沉重打擊。但出於對國事的責任感與個人仕途的考量,于敏中在母喪期間選擇隱瞞,以期早日重返朝堂。這一行為雖被御史朱嵇揭發並彈劾,但乾隆帝鑑於其不可多得的才華與當前職位的重要性,非但沒有嚴懲,反而維護了于敏中,斥責了朱嵇的過分之舉,並於年底將其擢升為戶部侍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于敏中被任命為軍機大臣,正式參與到國家最重要的機要事務之中。這一年,于敏中46歲,正值壯年,而乾隆帝也正處於盛年時期。因此,于敏中在處理政務時,格外注重細節,力求做到周密穩妥。他深知自己肩負重任,因而不論大小事務,都謹慎奉旨而行,深得乾隆帝的信任。
乾隆帝常常即興作文賦詩,且往往不打草稿,吟誦完畢後便交給於敏中記錄。于敏中記憶力驚人,總能將乾隆帝的吟誦內容牢記於心,再一字不漏地謄寫下來。有一次早晨,乾隆帝在御花園中即興賦詩七首,並作了兩篇文章。當天晚上,乾隆帝收到了于敏中所記錄的內容,發現一字不差,不禁拍案叫絕,對於敏中的能力和忠誠更加倚重。
乾隆三十年(1765年),于敏中被提拔為戶部尚書,成為朝廷的核心官員之一。此時,于敏中唯一的兒子於齊賢雖已長大成人,但在鄉試中未能中榜。乾隆帝念及于敏中的貢獻,特別恩賜其子按尚書品級補為廕生,進入國子監學習。同時,由於于敏中的正室夫人已經病逝,乾隆帝特封其妾張氏為淑人,以表彰于敏中的貢獻。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梁瑤峰進入軍機處,乾隆帝命其專司詩文,而讓于敏中專注於國家政務。有一次,乾隆帝召見於敏中和梁瑤峰,吟誦了幾首詩文。于敏中察覺到梁瑤峰並未注意記錄,於是立即給梁瑤峰使眼色提醒,但梁瑤峰卻茫然不知所措。待乾隆帝吟誦完畢,二人退出後,于敏中詢問梁瑤峰是否已經謄寫好詩文,梁瑤峰這才意識到自己疏忽了。于敏中見狀,便主動提出由自己來回憶並抄寫。他獨自坐在屋內,憑藉出色的記憶力,很快就將乾隆帝吟誦的內容完整地記錄了下來,全篇僅有一個字的小誤差。這件事再次證明了于敏中的非凡記憶力和辦事能力,也讓梁瑤峰感到十分慚愧。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于敏中被加封為太子太保,進一步彰顯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他又被提升為協辦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到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于敏中晉升為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首席軍機大臣。無論是在朝廷,還是陪同乾隆帝外出巡幸,于敏中始終是御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參與了許多重大決策,其中一些決策就是在採納了他的意見後製定的。在當時,于敏中已成為朝野公認的權臣
四、四庫總裁
乾隆三十七年(1774年),安徽學政朱筠上疏《開館校書折》,請求蒐集整理《永樂大典》中散佚的古籍文獻。這一提議在當時引起了爭議